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1.
欧阳修虽位至三公,却没有官架子和官腔习气;他博学淹贯、精通多门,却没有变成"书呆子";他"以文章道德为一世学者宗师",却没有成为文阀学霸、"卫道士"、"假道学"。换言之,欧阳修既没有被官场腐化,也没有被道德异化,他始终保持着生命的灵性、敏锐的感性、睿智的理性和丰富的情感,他心态宽容、超越功利、情趣盎然、乐观豁达、生活简朴,其人格具有超越理性和道德的审美性。欧阳修审美人格对于现代人格建构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诗》家释“芣苡”为车前 ,这于诗意不符。应是禾本科粮食作物薏苡。《》是先民们采集薏苡的劳动歌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开领了有宋一代的士风、学风和文风,为当世及后代确立了一种新型的"人格范式",这一人格范式影响和培育了有宋一代的士人人格,对宋代文化的影响巨深。作为学者型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的政治活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活动造就了他完备的理性人格,使其人格结构具有他人所不具备的历史理性、批判理性和实证理性的人格要素。研究和总结欧阳修的理性人格,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欧阳修人格范式的理解,而且对于现代人格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天问》犹如藏民族《世巴问答歌》,是在神事活动中形成的楚民族的问歌体创世史诗,属于巫史文献的范畴。屈原是其传承者、整理者和传播者。由于祠庙壁画与《天问》内容基本相同,屈原把《天问》的问歌部分写在壁画上,又由于《天问》问和答的句式几乎完全相同,所以没必要写出答的部分,造成《天问》有问无答的假象。楚公室之人将其抄录、传唱,崇为经典,使文本形式的《天问》得以传世。《天问》是创世史诗,其连环式结构使《天问》整体结构"井井有条",而具体叙事偶或"文义不次",因而被后世以"错简"论之。  相似文献   
5.
"文学自觉"问题论争评述--兼与张少康、李文初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学自觉"问题应是文学史研究的一个课题,它包括对文学的"前自觉"、"自觉"和"后自觉"过程的历时性描述."文学自觉"的基本内涵是指文学完成了它的抒情化、个性化、审美化、文人化的特征.依此,我们将春秋战国至东汉中叶确定为中国文学的前自觉期,其中包括"乐体文学"、"赋体文学"、"史体文学"三种前自觉的艺术文体阶段;东汉后期至西晋阮籍时期为中国文学的自觉期,这是诗体文学大兴并完成了它的个性化、抒情化、审美化、文人化特征的时期;西晋太康至初唐宋之间、沈俭期时期是诗体文学的体制完善期,它经历了陆机的语词时代、玄言诗的语义时代、山水诗和宫体诗的语象时代、永明体的语音时代,而至初唐出现了体制完备的律诗.律诗的定型,标志着中国文学自觉历程的结束.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以文章道德为一世学者宗师",其道德人格融忠直敢谏、磊落刚正与仁厚谦和、温婉宽恕这一相反对立的人格要素为一体,形成阳刚与阴柔和谐统一的人格范式。这一人格范式不仅影响和培育了有宋一代的士人人格,而且对于现代知识分子人格建构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女作家铁凝的小说文本表现出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香雪时期、玫瑰门时期和大浴女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贯穿在铁凝的文学创作历程中,体现了作者对女性存在本质的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