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经典的衰落,"文学性"的弥漫与诸多新文学形态的生成,经典概念愈益泛化,在多元文化激荡中重新确立"经典"的定义和内涵成为一种必然.惟此文艺学不仅要扩展研究视野,拓展研究领域,还要坚持研究的本土立场、问题意识、身份意识、语境意识和价值祈向维度,通过知识结构和价值体系的重构以及研究范式的转换,使文艺学在现实中重新获得话语权和有效性.文艺学何为势必要回到文学自身,研读作品、尤其是对经典作品的重新解读.此外,文艺学何为还要把诸如科技、市场、资本等因素纳入视野.  相似文献   
2.
梳理和反思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文学本体论思潮,可以发现其不足在于,对本体论概念使用的随意和缺乏界定,甚至出现逻辑混乱,以至于在具体研究中常把认识论问题与本体论问题混淆.其中问题的症结点源自对文学本体"是什么"的提问方式,所谓文学之本体不能落于"什么"上,文学本体论亟需"正名",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构文学本体论,必须走超越形而上学之路.  相似文献   
3.
试析“红色经典”再生产对公民的询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玉刚 《人文杂志》2012,(4):95-103
只有厘清特定语境下"红色经典"的本真何谓和意欲何为,才能在多维价值阐释中作出评判。原初"红色经典"的价值诉求使它在"人民性"维度上达到了时代高度,其后的再生产在各种力量介入和新崛起阶层的诉求下,试图在"个体性"维度上有所突破,但因缺乏思想支撑和本体论高度,对"个人"的理解是平面化的,反而落在时代高度之下。作为一个文学类型的"红色经典"再生产因凸显时代强音,担当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公民的询唤功能。惟能有效应对挑战,"红色经典"再生产才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苏格拉底是轴心时代的人物之一。在西方文化思想史上 ,他第一个从外在“命运”的束缚下挣脱出来,体认到人生当有境界这一终极眷注。他对“美本身”的追问标志着审美的自觉和美学得以可能 ,对后世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海德格尔对其思想作了别有意味的回味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化景观下的学充斥着世俗化现象,但学之为学,在于其本有的底线-乌托邦精神的守护神,学对乌托邦的守护乃是坚守一种信念,一种理想,乌托邦之于学是神圣价值与审美价值的重构,凭此学才能让人在困境中生出希望,才会为人类开拓出意义丰满的人生境界,人类的精神家园才会有一株常开的奇葩。  相似文献   
6.
现象学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现代哲学运动之一,对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象学的效应也相继波及到中国的人文社科领域。目前,十分有必要在译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筑学术平台,加大现象学在更新当代学术观念、解决现实问题方面的探索力度,以推进学术事业的长足发展。本组“现象学与中国学术”专题讨论就是这一努力的具体尝试。  相似文献   
7.
8.
9.
文学本体论何为的追问意味着在后语境中为文学研究植根,守护文学和人生的价值之维.因"本体论的空场"导致文学研究难以穿透浮躁的社会现实和文学现实,甚至出现某些概念的模糊和丧失阐释的有效性,并在本根上难以形成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文学认识论和文学本体论各有自己的问题域和研究范式,在价值上并无高下之分.在返回的步伐中,经典是重构文学本体论的思想资源;在向前的步伐中,超越形而上学思维是文学本体论重构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0.
文化发展通常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消费性文化,一是生产性文化,其中关乎国家和民族文化原创力的生产性文化是核心,它处于文化体系的枢纽地位。在新的历史阶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找准着力点,具体来说,一是要从保障公民对文化产品消费选择的自由,转向公民享有自主创造文化的权益,文化自主表达就是文化生产力;二是要找准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着力点,转变观念,推动我国从文化资源大国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