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曾国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向引人注目。百余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他进行过许多不同的评价,特别是近三O余年来,论者从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和外交等方面对他进行了颇有成效的研究,出版了为数不少的研究资料和论著。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对曾国藩的法律思想似乎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论著虽有提及,却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曾的法律思想特点是“保守”和“反动”,“凶残”加“虚伪”。笔者以为,曾国藩是晚清年间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法律思想也有其复杂性。他既具有封建的正统法律思想,又具有初步反映“…  相似文献   
2.
有关辛亥革命的论著多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而忽视或否定陈英士等革命党人的反帝爱国民族气节。这是扭曲了历史的真相。陈英士的民族气节具有重要的时代特色。他以“反满”为口号,以爱国与革命相结合,反对压迫人民、勾结列强的清王朝,实质上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陈英士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民主革命家。他反对列强侵略,强权政治,力主捍卫中华,扶助弱小民族,铲除“不平的世界”的反帝民族气节,反映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纪念伟大的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最近重版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的《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以下简称《选辑》)。当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的消息传到上海后,上海人民立即热烈响应。上海学生首先开展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活动,接着上海各阶层、各政治团体也纷纷发出通电,一致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坚决要求拒签“巴黎和约”,严惩曹、陆、章等卖国贼。《选辑》用较大的篇幅反映和介绍了上海各界人民召开国民大会,举行示威游行,成立领导学生运动的“上海学联”和宣传抵制日货的“劝用国货会”、“露天宣讲团”等等,以实际行动支持和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这些历史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4.
陈英士是辛亥革命时期和民国初年名声显赫的风云人物,是坚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他一生短促,为国殉难时年仅39岁。从他29岁东渡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到回国后组织革命队伍,光复上海,攻克南京,筹建中华革命党,坚持讨袁,直至最后以身殉国,光华熠熠留于世,功业永垂史册。陈英士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名声响,影响大,但对他的评价分歧也大。在以往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有的论著将陈英士排除于孙中山的革命行列之外,认为他“投机”革命,是“假革命”。近几年来,史学界对陈英士重新开始评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时期 ,人们把黄兴和孙中山并称为“开国二杰” ,是推翻帝制、维护共和的“天生豪杰”。但是 ,对这样一位开创民主共和新时代的民族伟人 ,中国内地一直没有一部记事翔实、评析公允的传记问世 ,萧致治教授的《黄兴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版 )弥补了辛亥革命史和黄兴研究中的这一不足。《黄兴评传》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思想性 ,求真务实是该书的一大显著特点 ,首先表现在对黄兴生平的叙述中。厘清历史事实 ,是史学著作的起码条件 ,是人物传记的基础。《黄兴评传》对传主的生平作了认真细致的考证。比如 ,关于黄兴的家世源流 ,…  相似文献   
6.
1916年陈英士在上海殉难后,孙中山期望蒋介石成为第二个陈英士,继承他的革命事业。孙中山逝世后不久,蒋介石即成为国民党领袖,统治中国达数十年之久。他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的重要历史人物,原因众多,但其渊源在于他早年选择了符合历史潮流的立业道路,追随孙中山和陈英士,积极参加反清讨袁活动,表现出他献身革命的思想品格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江南商品经济的研究有不少论著问世,但系统研究的著作尚未见到。苏州大学历史系单强博士著《江南区域市场研究》(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可以说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近代江南区域市场体系的学术专著。一、 该书首先用历史学的方法,深入探究了江南区域市场的起源与变迁,并分析了影响区域市场发展的环境因素,揭示了区域市场从传统向现代演化的趋势。作者认为,江南城镇市场的起源,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周代泰伯、仲雍“南奔荆蛮”,建立吴国和梅里城;春秋战国时,江南又出现新的城邑;唐代以前,县城镇发展较快;宋以后,特…  相似文献   
8.
黄兴和陈其美是"多年患难之交",辛亥之役前后,两人意见一致,交谊甚深;但至癸丑之役后,黄、陈政见发生严重分歧,感情几近破裂."宋案"以后"武力讨伐"和"法律解决"的反袁方略都是对中国国情缺乏认识的错误选择.癸丑之役是一种冒险主义行动,黄兴反对冒险主义,不应受到指责.陈其美总结和反思癸丑之役,完全赞同和全力支持孙中山重建中华革命党,竭力推颂孙中山的权威主义,与黄兴的非权威主义尖锐对立,彼此间的矛盾,无法调和.这是黄兴和陈其美这对"谊逾骨肉"的"患难之交"走向分裂的重要缘由.但黄、陈反袁目标一致,陈遇害后,黄诚挚地表示了对这位故友的伤悼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的论者提出,江浙联军光复南京不久,沪军都督陈其美枪杀镇江军政府总参谋、江浙联军参谋长陶骏保,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团结,实现既定的反清目标所不得已采取的基本正确的行动”。其主要理由是:陶骏保“扣压子弹”,“导致了秣陵关起义的失败”,“排斥联军司令部”,“阴谋争权”。并以此为根据,认为陶骏保犯了“危害革命全局,破坏革命派团结统一的政治性错误”,肯定他是“一匹害群之马”,从而得出了枪杀陶骏保“在方向上正确”的结论。这就抹煞了陶骏保案的真相。因此,有必要进行商榷。 1 论者关于陶骏保“扣压子弹”,导致秣陵关起义失败的观点,源于陈其美枪杀陶骏保“告示”及其与江苏都督程德全致江浙联军各军长官电文。1911年12月13日,即陶骏保被杀的当天,陈其美为防止军民“疑猜”,“致生惊恐”,发布“告示”,说陶在“联军攻宁时”,“私自截留”了从上海运往南京的械弹,以致张勋“未能即除”,革命军遭受重大损失。在致联军各军长官的电文中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