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自由心证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法律赋予法官完全自由的关于证据力评价的权力,也是法律希望法官能在良知、学识和对法律负责的基础上发挥其理性优势的集中体现。哲学思想上,自由心证制度强调经验法则和盖然性理论。自由心证制度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信访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制度既能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体现人民主权的宪政基础,契合现代法治政府理念目标的实现,同时又能展现权利时代利益诉求的制度保障和司法救济途径的制度互补。信访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多方面的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自由心证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价值表征是多方面的。它符合刑事诉讼的认识论规律的要求;为司法权的运作提供合理的空间;为刑事诉讼功能和价值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是刑事诉讼结构模式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与证据规则的制定和运用互设边界。  相似文献   
4.
转型社会语境中司法法治生成的发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语境中司法法治的生成问题考量关涉着司法职业的时代命运,也是司法职业共同体主体自觉的客观诉求.司法现代化的研究困惑和现实困境昭示出司法改革理论根据与实践基础,且诠释出其在法治国家建构探寻中社会层面的动力机理.司法职业的功能回归是社会转型语境中司法法治生成的科学发现路径,需积极梳理使其得以本真回归的相关要件.  相似文献   
5.
法官释明权属于诉讼指挥权的一种,其价值是多方面的,建构法官释明权制度有利于实现实体公 正和社会正义;有利于实现程序公正;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能够补充辩论主义的不足。因此,建构法官的释明 权制度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证据制度在诉讼法学中的基础地位是由诉讼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诉讼过程是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的过程。自由心证制度已从传统走向现代,并逐渐为世界各国所认同。作为一项证据制度,其内在的科学品格突出,在诉讼中的价值维度是多方面的。其对于克服法定证据制度之弊端,发现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具有不可轻视的作用。我国应吸收和借鉴自由心证之有利因素,在有效克服其弊端的基础上,予以科学合理的运用,积极构建我国的现代自由心证制度。  相似文献   
7.
转型社会热点案件客观上展示的技术依赖是新世纪以来的互联网迅速发展及其普遍化应用。社会大众权利主张的重心转移在具体热点案件演绎逻辑中预示着司法回应社会诉求的现实情境趋向。走向公共场域的热点案件在多维主体识别向度上表征出差异化特质,同时,也客观地确证了司法法治生成机理中动力学来源的识别逻辑。  相似文献   
8.
从法经济学的视角看,我国反垄断法存在法律责任主体和种类不完整、追究违法者缺乏效率与激励、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完善我国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应抑制市场主体的经济人属性,增加法律责任的主体,完善法律责任的形式,完善对违法者的追究机制,加大违法成本。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平等权是公民发展的墓本权利,其可诉性是知识经济时代公民权利主张的当然要求,是商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社会发展的普遍期待,也是高等教育全球化趋势中国家人才战略的必然选择.从其权利形态视域展开可诉性考量可以得出,商等教育平等权在运行截面形态上包括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阶段意义上的平等权,在结构关系形态上是由自由权、请求权和诉权三者复合组成的平等权,在法律关系形态上可分为民事、行政、刑事和宪法四种法律关系类型中的平等权.  相似文献   
10.
旨在调控房价非理性增长的限购令,具有实质法治意义上的正当性。民法学界的指诘,援引古典契约自由理论,认为限购令以户籍限制干预合同自由,并危害法治秩序。但仅基于形式正义理念进行体系化的逻辑推理,难以维护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价值,游离于法教义学思维之外;在法学研究方法转型、法教义学获得重新解读以及社科法学已显端倪的格局中,未能摆脱路径和方法依赖的民法学界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