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毫无疑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公共政治话语中一个无可争辩的共识。然而,在理论上去界定法律平等概念时,我们将面临诸多棘手的争议。第一个争议涉及法律适用平等,即法律平等概念要么被认为是多余的,要么会引发实证法与自然法之争;第二个争议涉及法律内容平等,即法律平等究竟规定的是消极权利还是积极权利;第三个争议涉及法律可得性平等,即如何保障公民获得法律事实上的平等保护。值得注意的是,从理想的条件出发还是从现实的条件出发对于理解这些争议迥然不同。换言之,此理论上棘手之争议,在实践层面基于诸理由即可得到解决,并能给出清晰明确的底线规定。此外,受此底线规定约束的法律平等实践,可以不通过“哲学王”而实现其“权威应奠基于知识而非暴力”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效率、效益及其关系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效率①、效益及其关系的分析与思考林融葛四友一、引言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一句名言“熟知并非真知”。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有无数的事例证实了这一点。一些人们习以为常、信以为真的观念往往经不起真正的科学检验。在伽利略的惯性定律建立之前,人们总是认为物体必须受到...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分,本文重点在于介绍其代表性人物柯亨的分配正义观。文章试图通过柯亨在不同时期对于马克思主义与平等的态度的转变,来展示一个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现实变化的情况下是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是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平等之间的复杂关系的。  相似文献   
4.
中西差别与"现代化范式"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正来教授的长文《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深刻地分析了中国法学发展的现状,有力地揭示了其中所存在的根本困境。笔者认为,邓教授的论文实际上反思的是如何认识困扰中国一百多年的“中西差别”问题。由于没有注意到构成性限定词与归属性限定词的区分,邓教授不经意地把“西方现代化”等同为了“现代化”,这容易让人对他真正论点产生误解。此外,笔者表明,邓教授对范式的使用与库恩存在着根本的差别,并且没有为他的用法提供充足的理由。邓文中的这两个问题都有可能使我们对“中西差别”的认识产生误解,因此,文章的结论是:“现代化范式”并不适合用来概括中国法学困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中国,功利主义常常被认为是各种教育问题的总根源。然而,这是一种误解,是把功利主义理解成了急功近利、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功利主义的本质实际上相当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按照功利主义的本来面目,它非但不是教育问题的根源,相反,它能够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帮助人们反思中国教育。首先,功利主义能确立教育的真正目的:让人们得到机会发展潜能,形成欣赏与利用各种有价值之物的能力,培养使各种价值得以可能的文化环境。其次,功利主义能够为教育公平提供比义务论更好的解释,让人们清楚地理解择优录取的高考制度的公平性以及缺陷。再次,功利主义能诊断出在教育中明显的以及隐晦的歧视,且为其错误性质提供统一的根据——不能实现人的潜能,造成智力资源浪费。最后,功利主义也能帮助分析与诊断应试教育问题的根源,特别是强调解决这些问题的改革需要配套,避免陷入罔顾现实的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6.
毫无疑问,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观是一种重要的正义理论,但其差别原则往往缘于误解而受到批判。误解的一个原因是他对差别原则的表述与说明,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此原则与人们的应得正义观的直觉相违背。搞清楚日常意义上的应得正义观的真正含义,我们发现深入道德直觉的是一种贡献应得观。而差别原则的含义澄清后,它恰恰在部分程度上要决定这种应得观的意义。不过,罗尔斯的公平正义只适用于基本结构,且平等自由原则词典式优先于差别原则,这导致差别原则是无法确定的。尽管如此,差别原则所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则是分配正义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合情理性尽管在日常生活中与理性一样被频繁使用,但在学术讨论中,其与理性得到的待遇却完全不同,几乎被完全忽略。罗尔斯、斯坎伦和麦克马洪是少有的赋予合情理性以重要性的作者,但他们的理解主要是对合情理性的形式理解,集中于政治道德领域,从而侧重合情理性的相互性方面。这里提出一种合情理性的新诠释,主要是鉴于对普通人只有有限理性、有限能力和有限利他心的一种后果主义式妥协。在道德领域,有限利他心在有利条件下会形成人道与公平两种基本道德情感,而合情理的人则拥有这两种道德情感,能够分辨相应场合且据之而行动。不仅如此,基于合情理性的这种诠释,可以让我们更恰当地理解现实主义乌托邦,从而成为解决正义的理想理论与非理想理论之争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中遵循享乐主义的人不在少数,然而伦理享乐主义在学术界一直颇有争议。为了解决两者间的张力,我们有必要区分开伦理享乐主义包含的三个不同命题以及其受到的不同直觉挑战:同质性命题受到苏格拉底式挑战,唯一性命题受到康德式挑战,全称性命题受到罗尔斯式挑战。密尔放弃同质性命题来挽救享乐主义,但他对高级与低级快乐的区分难以得到辩护。不仅如此,诺齐克的体验机思想实验表明,任何只以快乐为唯一价值的理论在直观上都让人难以接受,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康德式挑战。挽救享乐主义比较可行的新策略是放弃唯一性命题,承认快乐之外还有其他内在价值。这一策略不仅可以接受康德式挑战,而且可以阐明同质性命题的合理性。此外,通过区分初定理由与初步理由,我们可以较好地回应针对全称性命题的罗尔斯式挑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