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晚清时期,黄河下游的山东频受黄河水灾,特别是1855年黄河改道山东入海后,黄河水灾频仍.黄河水灾导致晚清山东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社会矛盾激化,沿黄地区民众的文化教育水平下降,居住习俗深受影响,并出现河神信仰盛行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史学理论大家刘知几、章学诚均提出了有关史家修养的理论,刘知几认为史家应具备"才、学、识",章学诚在继承刘知几史家修养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史德",丰富和发展了史家修养理论。刘知几、章学诚均重视"才、学、识",但刘知几最重"史识",章学诚尤重"史德"。比较和分析二者的史家修养理论,不仅能使我们发现他们理论的异同,深刻理解史家修养理论,而且对当今史学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功用。  相似文献   
3.
晚清山东抵御天灾的能力严重萎缩,为应对水、旱、蝗、疫等频仍严重的自然灾害,人们往往寄托于超凡力量,祈求雨神降雨、河神保佑黄河安澜、碧霞元君禳灾赐福、刘猛将军驱除蝗害,依靠道教、秘密宗教、佛教、基督教等消灾除厄。禳灾成为晚清山东社会信仰的重要话语,祭祀与祈祷等仪式的操演,又进一步强化和扩展了人们的超凡意识,以致天灾频繁严重的晚清山东神灵崇拜与宗教信仰相当盛行。  相似文献   
4.
三年困难时期,旱、蝗、水等自然灾害对梁山县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破坏和影响,导致百姓缺粮断炊、人口大量外流、水肿病流行,梁山县通过发放救灾款、节约用粮、灭蝗除害、抗旱排涝、生产救灾等措施加以应对。就三年困难时期梁山县自然灾害及应对进行研究,不仅能使我们深刻认识三年困难时期的自然灾害,还能深入了解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对当今的防灾、减灾和救灾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董传岭 《理论界》2012,(8):84-86
辛亥革命前十年,山东水、旱、雹、风、虫、霜、疫等自然灾害频仍严重,究其原因,固然有自然因素,但社会因素无疑是主要的。吏治腐败、经济凋敝、水利失修、森林破坏,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严重萎缩,尽管日渐式微的晚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赈灾救荒措施,但无法根本改变辛亥革命前十年山东天灾肆虐的局面。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对辛亥革命前十年山东经济、人口、信仰、社会等造成重大影响,无情地摇撼着行将倾垮的晚清王朝,促推革命高潮到来。  相似文献   
6.
董传岭 《兰州学刊》2009,(6):214-217
晚清衰世,人们抵御旱灾的能力严重萎缩,久旱不雨,山东即出现严重灾荒。晚清山东旱灾频仍严重,光绪初年的特大旱灾尤甚,究其原因,固然有自然因素,但社会因素无疑是主要的。尽管有新兴的民间力量协助,但日渐式微的晚清政府无力根本改变山东旱灾频发严重的局面。旱灾导致晚清山东生态环境破坏、作物收成减少、人口大量损失、社会矛盾激化,大大削弱了清王朝的承受力和统治力,也预示和加速了晚清王朝的覆亡。  相似文献   
7.
晚清山东的水、旱、疫、蝗等自然灾害频仍严重,广大乡民深受其害,乡村习俗也受到天灾的严重影响。天旱之年,人们往往进行各种形式的祈雨活动;频受黄河水灾的地区,河神信仰盛行;饥荒之年,乡民溺婴、卖子女的陋俗泛滥;乡民的居住习俗在天灾的打击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灾害助长了晚清山东乡村的不良习俗。  相似文献   
8.
近代山东地区旱灾频仍,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低下,因而每逢干旱,各地的祈雨活动便屡屡发生。祈雨活动的具体仪式和祈求的神灵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祈雨虽然具有安抚和麻醉民众的作用,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影响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助长迷信习气,甚至造成社会冲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9.
董传岭 《社科纵横》2009,24(5):121-123,135
晚清山东是全国灾荒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究其原因,固然有自然因素,但社会因素是主要的。吏治腐败、经济凋敝、水利废驰、森林破坏、酿酒耗粮、交通落后等社会因素使晚清山东抵抗灾荒的能力严重萎缩,甚至直接导致和加剧了灾荒,其中,吏治腐败、经济凋敝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