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调查问卷共设123个题目,内容涉及安徽省大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主观、自我观以及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多个方面并侧重于对调查对象的思想、态度、情感和行为等进行全面客观的描述。研究表明,安徽省大中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上呈明显的正态分布,积极性因素比较明显,应予肯定;消极性因素呈趋中分布,应加强引导,促进其向良性转化。  相似文献   
2.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一种正确认识,而不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身。这已是我国哲学界所普遍接受的观点。但是,在对于真理的客观性的理解上则存在着许多分歧。是否能正确地把握真理的客观性,直接关系到能否科学地把握真理的含义,关系到能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因此,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本  相似文献   
3.
哲学,这门古老、永恒而又永远不会同一的学科,随着人类认识和科学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形态。在当今世界,哲学理论更是名目繁多,五花八门。人文哲学的各种思潮、科学哲学的诸多变种、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不同流派,都以自己特有的观点和立场对哲学作出了各自的说明和规定。哲学究竟是什么?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学科?它应该研究什么?科学的发展和哲学的分化使这一古老的问题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迫切问题。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思考,并要求作出回答。我国哲学界开展的关于哲  相似文献   
4.
“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仁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恩格斯的这一论述本来是对辩证的思维方式的科学说明。但长期以来,人们却由此形成了一种偏见,把“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搅在一起,认为在思维方式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亦此亦彼”。这是片面的。为了澄清问题,本文就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关系以及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特征作一下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密切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联系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社会当代实践和文化建设的客现需要.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就在于它们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践活动作为人类特有的、能动地变革世界的“感性”活动方式,从逻辑上说应内在地包含着双重关系,即人与外部对象的关系(包括人与对象的物质关系和观念关系)和人与自身存在状况的关系.因此,研究实践活动的实践论,就应该既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揭示和探索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理论,又是一种通过实践活动反思和说明人自身的理论鉴于我国实践论的研究大多只是局限于前者,本文拟就后一方面作一初步探讨.在我国哲学界,关于实践理论的所有问题一般围绕两个大的中心问题展开,一是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二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这种研…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的认识论思想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主要部分。同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一样,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和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一方面,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另一方面,它又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着自己独到的贡献。本文着重就第二个方面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科学的实践观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赖以建立的坚实基础。可以说,能否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范畴,关系到能否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实质和根本精神。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本文试图对实践范畴做出新的界说,求教于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9.
人学研究中的共识取决于如何理解人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人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存在的人,其学科性质是哲学人类学。这种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必然要求其研究方法上的独特性和综合性,主要包括:类研究与个体研究统一的方法、自然属性研究与社会属性研究统一的方法、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统一的方法、科学抽象与具体分析统一的方法、科学研究与哲学反思统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