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博物馆以其特有的属性和职能在外交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由国际关系、公共外交与软实力、国家战略利益等多重研究视角所展开的范式演进过程中,博物馆外交呈现出使者、空间和场域的不同维度。我国博物馆对外交流活动由来已久,但是由于历史传统、资源条件和目标诉求不同,从理念到发展道路都表现出与西方国家的显著差异。基于建设世界博物馆强国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战略目标,我国博物馆未来应当作为重要主体之一纳入国家公共外交战略,提高展览国际化水平以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互鉴,探索公共利益导向下的战略传播模式,善用社交媒体开辟数字外交新空间,实现博物馆外交由潜力到能力再到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十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取得了世界公认的"中国经验",一批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单纯的文化资源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甚至成为地方的支柱性产业,进而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由此迎来了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在生产性保护理念深化和实践发展的背景下,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应当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双重品牌塑造,并从生产到生态实现圈层集聚发展,通过差异化扶持和多层次推动的保障机制和一系列政策设计,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文化服务贸易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由此为统计实践的深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基于我国现有对外文化服务贸易现状,兼顾国际统计分类的比较研究成果,结合未来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新形势,从统计体系、统计分类和指标设计、统计方法等多方面,提出优化对外文化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和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文化贸易市场的格局没有改变,我国文化服务贸易仍存在较大逆差,文化"走出去"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本文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内涵与现状进行了创新解读,提出"走出去"战略的本质是在继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使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转变以往吸收多而输出少的局面,形成双向、均衡交流和传播的新格局。与此同时,本文总结分析了"十一五"以来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模式和途径,将其概括为一种"政府扶持、企业运营、银企合作、利用和建设国际化流通渠道与传播平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化模式。鉴于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发展的赶超型和后发型特点,本文强调在"十二五"的后金融危机时期,应当进一步创新有利于文化产业、文化贸易发展的体制机制、传播方式和公共政策,兼顾内需、外需两个市场,发展和完善各类行之有效的运营模式,通过政策扶持、文化创新和资源整合,在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文化"走出去"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