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动力机制运行不断完善,但还存在许多问题: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力不足,政府的工作存在比较大的改进空间,法律法规的规范力处在较低层次上,社会成员的认知程度和文化需求的现实满足程度还偏低。实现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必须把推动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力、政治动力、文化动力等充分激活,让创造社会价值和财富的源泉充分进发。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的构成不是表现为某一单独的概念,而是必然地表现为多个概念所构成的一个体系,其内部必然地有着内在逻辑安排,因此呈现为一个有着优先序列的结构。只有那些有着优先排序的价值观体系才具有规范社会成员现实行动强大的统摄力和说服力,因为它是自洽的。目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建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体系的研究观点纷呈,虽然可以从这些不同观点的比较中提取出共有的价值观念并且作为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核心价值观,但是这些研究较少地考虑纷呈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安排和优先序列结  相似文献   
3.
为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探索全面小康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思路,促进江苏“两个率先”和医疗卫生事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南京医科大学党委于2003年7月11日举办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小康社会卫生事业发展理论研讨会。江苏省卫生厅、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社科院有关领导、省委党校的专家和我校领导、专家和师生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南京医科大学校党委书记陈国钧参加会议并讲话,校长陈琪等校领导参加研讨,校党委副书记伏延新主持会议。现将发言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4.
公共理性范畴的历史演进及其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理性范畴是在历史演进中逐渐展开其内涵的,霍布斯、卢梭、康德等思想家对公共理性范畴都曾有论述,特别是当代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对公共理性的理解做出符合现代民主宪政精神的阐释.在当代,公共理性具有双重认知维度,即公民自我理性和公民社会理性.公共理性以公民自我理性的认知维度为出发点,其最终取向是社会理性维度,目的在于寻求沟通、实现合作、达成共识、塑造公共话语平台.  相似文献   
5.
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如何通过建立合理的公司制度来有效地管理公司,有效地遏制管理腐败就成为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避开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常态思考,从制度研究入手,指出制度是激励或约束人行为的规则,制度缺陷是腐败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并在认真查找公司治理结构中管理腐败的诸多表现形式及其制度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监督、约束、立法、激励等制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蒋小杰 《理论界》2013,(8):113-115
霍布斯通过理性来公约神权和俗权之争,通过圣经权威的公共化以及基督信条的底线化,通过对上帝的悬置和基督的离场,艰难地实现了基督教神学的世俗化,催生了现代性,完成了时代的思想转型,他的神学政治论证策略也给我们理解现代性的缘起提供了特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理解早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其中一条重要的线索是其主体概念,此概念是对他所提出的人生意义问题解答的关键。虽然维特根斯坦对这一概念的处理非常散漫,但是他却非常明晰地区分了主体的两层涵义,即表象主体和意志主体。作为认识主体或经验主体,维特根斯坦是从叔本华意义上来谈论表象主体的,由于表象主体无法赋予世界和人生以意义,所以他直接否定了表象主体的存在,只承认意志主体。意志主体又被维特根斯坦称之为形而上学主体,作为伦理的而非生理的存在,意志主体从整体上以或善或恶的方式赋予世界以意义,主体因而可以通过主体的升华使自身处于无欲、无求、无畏状态当中,人生的困惑和处世的无力感得以消除,使得所谓的人生伦理问题得以最终解答。  相似文献   
8.
早期维特根斯坦认定伦理内容是作为形而上学主体所有的人生意义或世界的意义问题。据此,他也就认定了伦理学具有不同于各门自然科学的独特的性质。但是他对伦理性质的表述是散乱的,见之于他的多个作品当中。通过对这些散乱资料的考察,能够看出他拙劣语言表达之下隐藏着关于伦理性质的清晰思路:伦理是超验的,因而不能用命题的形式进行表达或言说,也不能进行理论化的解释;伦理关涉的事项只与人的实践行为有关,所标明的是绝对价值。  相似文献   
9.
蒋小杰 《理论界》2011,(3):104-106
幸福生活是维特根斯坦早期伦理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维特根斯坦把幸福生活认定为是意志自我升华为形而上学主体而达致与世界和谐的状态。幸福生活有其先验的客观标志,作为一种生活状态,它是永恒的、无意欲的生活,还是一种知识化的超验生活和审美化的艺术生活。  相似文献   
10.
《安提戈涅》呈现了城邦法令与习俗礼法、神圣律法之间激烈的伦理冲突,这种冲突表现为政治正义与习俗正义两种正义观的对抗。但无论是政治的正义观还是习俗的正义观都无法实现对自身真正有效的辩护,在异质性的他者逼问之下,两种正义观都无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那么善好的生活究竟应当依凭何种正义观才是可能的呢?《安提戈涅》借用悲剧的形式最终把“人应当如何生活?”这一人生根本处境问题给抛掷出来。但在藉此可以超越悲剧双方以独立地追问“何谓善好生活?”的当口,索福克勒斯却把伦理冲突的双方最终都重新置于对习俗礼法、神圣律法的信靠之上,从而中止了理性地省察公共生活的可能。《安提戈涅》通过伦理悲剧的冲突把观众领到对善好生活反思的关口之处,虽然最终无力继续领着我们叩关而入,但它却使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对人类善好生活进行理性反思何以必要,因此,可以作为进入政治哲学反思之域的绝佳序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