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是以中央向地方和企业放权让利为主线,循着重新构造经济主体和利益分配机制的道路进行的。随着中央权力的逐步下放和分散,地方政府作为行政权力主体和区域利益主体的地位和职能逐步形成并得到强化,企业的经济活力得到大大增强。但由于种种原因,国民经济的运行出现了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总量失衡、结构扭曲等问题。为消除这些弊端,中央政府从1988年底开始进行治理整顿,上收一部分权力,并加强了对部分企业的直接管理。尽管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无法突破“一收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恶性循环。我们认为,要消除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种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区域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日趋强化的地方主义倾向便是其主要表现之一。它不仅导致区域关系的无序化和经济结构、经济总量的失衡,而且已成为体制梗阻,阻碍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可以这样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主义倾向能否尽快消除。  相似文献   
3.
十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区域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同时,在区域关系上也出现了令人关切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地域分工含混不清,重复建设,分散布局和产业结构趋同化日渐突出;区域间资源争夺和贸易摩擦加剧;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区域利益扭曲;区域间差距重新拉大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国民经济的发展遇到了严重的区域性障碍。我们认为,区域行为演变是区域关系紊乱的直接原因,因此,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行为及其演变,是认识和消除上述诸多问题以及制定对策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5.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四大障碍,一是行政型区域管理体制;二是区域经济秩序紊乱;三是双重错位的区域格局;四是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为此,首先必须对现行的“块块”管理体制即行政型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劳动地域分工为原则的经济区,发挥中心城市在组织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其次,要从根本  相似文献   
6.
对区域倾斜政策的分析与反思蒋清海一、成就与问题:对中国区域政策的评价建国后的30年中,中国政府为了粉碎西方世界对中国经济上的封锁,从国家安全和旧中国工业基础及工业布局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和与之配套的区域发展政策。这一...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现存区域分工格局的弊端 区域分工作为一个体系概念,它包括很多层次。就中国而言,区域分工包括三大地带间的分工、大经济区间的分工、省区间的分工和省区内的分工等层次。其中三大地带间的分工和省区间的分工最为重要并最具有现实意义,然而这两种分工在现实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已表现出严重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现行的区域经济政策倾斜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扩大地方政府的权力和对沿海实行倾斜政策,这一模式促进了全国经济和各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地区间差距拉大、产业结构失衡和趋同、“诸侯经济”割据等问题的出现。我认为,从过去那种中央高度集权下的“平衡”模式到地方分权下的“倾斜”模式是一种进步,但也是我国新旧  相似文献   
9.
一、低效有序:传统体制下的区域经济运行机制 1、传统体制下的区域经济运行目标在传统集中计划体制下的纵向传导、纵向控制中,区域经济仅仅被作为国民经济总体布局中的一个要素来加以考虑和设置。中央对各区域实行集人、财、物为一体的统一调控,区域性利益集团缺乏独立的表现方式和争取独立利益的冲动,区域内部产业结构配置以及区域间的利益协调、产业分工格局,一般均在计划内解决,由中央政府一手包办,使地方政府成为国民经济计划执行中的一个环节和派出机构。在这种区域的物质利益得不到应有尊重的体制下,区域经济运行的目标通常表现为国家计划目标的直接分解: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分析 1.“双重错位”的区域格局 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其组合的区域差异极大,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是区域问题上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它不仅在过去、现在对我国经济产生隐蔽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将继续对将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施加持久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