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7篇
  201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奴隶和奴隶劳动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都顽强地存在着。对于封建社会来说,奴隶制是上一个社会形态的残余,奴隶劳动作为封建经济的补充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忽视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奴隶制残余的研究。尤其是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封建母体中萌芽的时候,奴隶制是如何改变形式而残存,以至于影响新的生产关系生长,更值得我们去探索。遗憾的是各个朝代的奴隶制问题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只有明代近乎空白。仅有的几篇文章只是一般性地叙述明代奴仆如何凄苦,他们如何反抗斗筝,远没有触及明代奴仆  相似文献   
2.
《明史·食货志·漕运篇》记述明代漕运云:“自成祖迁燕,道里辽远,法凡三变。初支运,次兑运、支运相参。至支运悉变为长运而制定。”关于“支运”,《漕运篇》写得很清楚。有的论著却作了特别的阐释。关于“兑运”,《漕运篇》显然记述有误。有的论著却不加考辨,而沿袭了《漕运篇》的错误,从而对“兑运”、“改兑”及“长运”诸问题,也作出了不确切甚至错误的论述。为弄清史实,现逐一考辨如下。一、关于支运自永乐初会通河疏浚后,南方漕粮概由运河北运京师。《漕运篇》云: 时淮、徐、临清、德州各有仓。江西、湖广、浙江民运粮至淮安仓,分遣官军就近  相似文献   
3.
明初西北七卫的建署与哈密的地位元朝灭亡后,西域分裂,吐鲁番、库车迤西迤南为察合台汗国后裔所据;天山迤北迤东为蒙古瓦剌部领地;罗布淖尔(罗布泊)地区为撒里畏吾儿人所据;哈密则处于元威武王纳忽里统治之下。洪武五年,明朝平定河西,在肃州(酒泉)设镇驻守,明朝声威远播西域。在这种形势下,西域地区各民族便渐渐向明朝靠拢,与明朝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洪武七年,撒里畏吾儿安定王卜烟帖木儿来贡,明廷将其部属依地域分为阿端、阿真、苦先、帖里四部,各颁铜印,准其分别入贡。次年设安定、阿端二卫统其四部。安定卫大约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掀起了改革的大潮。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在全国迅速普及。人民公社时期“大呼隆”、“大锅饭”的旧体制被彻底打破,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然而,自一九八四年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出现徘徊。农业生产徘徊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打破徘徊局面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向深入,就成为理论界和农村实际工作者思考的热点。有人认为:以土地集体所有、  相似文献   
5.
<正> 阅读明代奴仆问题的史料,我们会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明代,尤其是明中后期,世仆的数量大大增加。所谓世仆,是指那些世代继承奴仆身份和劳役、隶属于主人的奴仆。世仆并不是明代才有的,但明代确是世仆制大发展的时期。可以说,明代中后期出现了奴仆的世仆化倾向。在明末清初的“奴变”风潮中,有的地区奴仆提出“但许一代相统,不得及子孙”的口号,斗争矛头直接指向世仆制,充分反映出明代世仆制已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拟从世仆的来源、身份地位、发展原因三个方面对明代世仆问题作一初步探索,就教于各位师友。  相似文献   
6.
北宋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及明代张居正的改革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三次变法运动。本文试图采用综合比较的方法从三个方面重新认识这三次变法,以求更深刻地总结其成败得失,全面地汲取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明代,“奴仆”的概念非常混乱,包括了社会上所有身分不自由的劳动者。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可以根据其不同的来源、对主人不同的关系把奴仆划分为奴婢、义男、雇工人、佃仆、世仆、豪奴等几个层次。本文拟就义男、雇工人身分的形成、特点、性质以及二者的关系作一初步探索,以求更深刻地认识明代奴仆制度的全貌和实质。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划分一、二、三次产业是中国特有的经济现象,是中国社会城乡二元化结构造成的。由于有城镇和乡村人口的划分,才有农村第三产业的提法。从本来意义上说,农村第三产业是指乡村人口在县以下乡村从事的农业、乡镇企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各种行业。现行统计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居民服务、物资供销仓储、房地产、金融保险、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福利、行政及其他行业。其他行业主要指在农村从事小商小贩,修理、理发、医卜星相、三教九流各种流动劳动力。  相似文献   
9.
企业是工业的主体,管理是企业永恒发展的主题。加强企业管理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企业为主体,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以管理信息化为支撑,夯实企业安全、节能和技术质量等基础性管理,全面优化现场管理和生产管理,切实加强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加快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管理体系。当前加强企业管理应从强化管理理念、方法、机制和文化创新入手,重点做好企业战略管理、精细化管理、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信息化、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建立和发展基层社会生活的群众自治,促进村级基础管理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日益紧迫地提了出来。许多地方已在实践中创造出许多经验,山东省章丘县“三位一体”(经济、社会、组织)就是突出的一例。所谓村级规范化管理,就是在加强党对农村领导的根本原则下,依照国家法律,建章立制,综合配套,民主管理,将村级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