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用道教太极图阐释琵琶艺术"体圆和"演奏态的理论根据及哲学内涵,道教太极图用圆圈代表"道"循环往复的运行轨迹,与琵琶艺术的基本、最佳"体圆"演奏态完全吻合;道教太极图黑白两条阴阳鱼头尾交接,妙合相凝解释了琵琶技艺的两种肌肉状态放松--用力--放松的循环往复运动过程;道教太极图中划分并连接阴阳界限的"S"线也准确的阐释了琵琶艺术中的"S"线型游动问题.  相似文献   
2.
道家道教虚静观是道家道教哲学基础 ,同时它为中国传统器乐文化提供了丰富营养 ,在中国传统器乐文化中体现为三种境界 :收心去欲 ;物我两忘 ;“大美”、“大音”。道家道教虚静观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艺术创造的美学归趋。  相似文献   
3.
道家境界论特点有二,一是心灵的自我超越,二是境界与工夫的合一.生命的完成是要在日用行常和自我修养的不断实践中去实现心灵自由与外在自然的合而为一,这才是道家境界论的宗旨.  相似文献   
4.
道教美学审美论以"道—美"为美的本质,以美丑对立统一的辩证法、"道法自然"的审美原则、"得意忘言"的体悟方式为美的特征。自始至终,道家之"道"都是道教美学审美论的思想之母和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5.
老子"贵和"观是一种哲学辩证法,庄子"贵和"观是一种精神超越境界,老庄"贵和"思想奠定了《谿山琴况》论"首重者,和也"的哲学基础。受老庄"贵和"观影响,《谿山琴况》论"和"形成了"道技之和"、"虚静之和"、"无声之和"三方面特色;其论"和"始终追求器乐之于演奏者的最佳和谐状态与最高人生价值,它既是一种演奏技艺的和谐之美,也是音乐审美的"神韵"境界,更是人生逍遥的最高理想,它是中国器乐艺术"中和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道教之"悟"对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道教之"悟"对中国传统器乐文化影响的阐述,显示道教"悟"对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强大辐射及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传统器乐文化汲取道教"悟"的思想成果,形成了自悟、瞬间、直觉、余韵四大特征,其最高审美境界"传神余韵"就直接以道教"得意忘言"说为哲学理论基础之一,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器乐文化有别于其他音乐门类的独特"神韵"魅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器乐文化汲取禅宗"顿悟"思想成果,形成了内省性、刹那性、直觉性、余味性四大特征,其"传神余韵"的最高审美境界直接以禅宗"意在言外"顿悟说为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