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薄振峰 《学术探索》2006,10(1):64-71
法律是什么?是形式、价值、还是社会事实?三大法学派正是在这一问题上展开了长期的论战。20世纪,西方兴起了一个试图融合三大法学派为一体的综合法学,他们力图构建一个“适当的”、“一体化的”法理学。他们批判了三大法学派的偏执与片面,主张用综合的方法研究法律,并得出了虽然各具特色,但都试图溶三大法学为一体的“综合”的法的概念。在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存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冲突的情况下,想在综合法学这一不封闭的容器中把三大法学全部装进去多少带有一些理想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自然观与西方自然法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有没有自然法 ?对这一问题 ,长期以来 ,人们发表过各种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最早提出中国古代法属自然法的是梁启超 ,他在《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中十分肯定地说 ,儒家法理学就是自然法。近现代的一些学者 ,包括许多台湾学者也主张 ,儒家的“礼”和道家的“道” ,墨子的“法天”就是自然法。也有人提出相反的意见 ,认为中国只存在“法自然观”而无“自然法”的思想。① 各种意见聚讼纷繁 ,莫衷一是。本文作者认为 ,中国古代法理学和西方自然法是有区别的 ,二者存在一些相似点 ,也只能是中西法律文化发展中的暗合 ,而不能认为二者是同…  相似文献   
3.
对处在法治进程中的中国来说,民间法是否还有存在的基础?国家———社会二元结构的形成为民间法提供了存在的社会条件,大传统与小传统的阻隔又为民间法的存在与继续发挥作用提供了文化土壤。在处理二者关系上,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挤压与消灭,而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对话与沟通。  相似文献   
4.
作为罗尔斯政治建构主义的重要思想渊源,康德的超验理想主义展示了非凡的思想魅力.康德对无知状态的描述虽然简单、粗略,但却为罗尔斯的无知之幕思想描绘了最初的轮廓,他的道德建构主义倾向深刻地影响和启发了罗尔斯,他的普遍意志形式启发了罗尔斯一般性的正义原则.但康德将自己的任务定位为一种事后分析,分离出一种先验的道德要素,而不是论证这些要素,这为罗尔斯预留了政治哲学的宽广空间.  相似文献   
5.
薄振峰 《江淮论坛》2000,1(1):92-95
中国古代有没有自然法?对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发表过各种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最早提出中国古代法属自然法的是梁启超,他在《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中十分肯定地说,儒家法理学就是自然法.近现代的一些学者,包括许多台湾学者也主张,儒家的“礼”和道家的……  相似文献   
6.
薄振峰  杨帆  黄斌 《东岳论丛》2005,26(3):150-155
进入2 0世纪以后,西方法学出现了一个“综合”趋势,这种“综合”表现在三大法学派的相互靠近与“合流”,也表现在一个新的法学派———综合法学的出现,还表现在其他一些法学派别的法律思想中的“综合”倾向。这种思想倾向的形成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对西方法学的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但在一个综合的概念下统一西方法学更多地带有理想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薄振峰 《东岳论丛》2019,40(7):94-101
斯多葛学派以自然法理论为基础,从人的自然本性和精神素质的平等推出人的自然平等和精神自由,这为后世人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资源和养料。西塞罗认为国家乃人民之事业,源自人民的权力只应当通过法律的保证来实施,而且权力只有根据道德的基础才能被证明是正当的,这就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国家的合法性问题,成为千百年来政治哲学中的常识。斯多葛学派从人的理性的普遍性提出了世界城邦或世界国家理想,在世界国家中,公民权的取得依靠的是作为人类共同特征的理性,所以任何人都可以取得公民权。斯多葛学派的思想通过罗马法进入了后世,并深刻地影响了基督教,为后世的人权理论准备了重要的理论资源与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中,柏克质疑了启蒙思想家的理性主义。他视理性主义为“野蛮哲学”,认为用抽象理性指导具体的实践是“理性的误用”,以绝对抽象的理性衍生的权利一定是“虚幻人权”。某一国家或民族之成员从祖先继承而来的权利才是真正的人权,它是具体的、历史的权利。政府的基础并非奠定在抽象的虚幻权利之上,而是来自有史以来约定俗成的“先见”。柏克的权利哲学一反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权利、社会契约论证范式,对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宪制转型影响甚巨。余脉所及,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保守主义人权理论,对今天的人权建设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演进的历史,其核心是礼与法的融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演进是以礼文化和法文化的冲突、整合为主线的.史广全先生的力作<礼法融合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演进>,正是建立在礼与法融合的基础上,论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演进的历史.史先生将全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礼法融合的理性透视.史先生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了回顾与反思,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另一部分是礼法融合的历史进程.史先生提出了礼与法融合萌芽、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的新分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史先生在成书说理上有着水的品性,把礼与法关系梳理得圆润稳妥.其作是哲学和史学的高度契合,是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佳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法治中国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但在中国立法和法律体系构建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建构理性主义进路、国家主义色彩和实证主义立法价值取向对法治的实现又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障碍。面对新的形势,我们需要引入社会之维,实现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过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