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6 毫秒
1.
论东北农业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农业近代化,是指农业由传统型向近代型的转化过程.其具体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农业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二)农业由分散的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区域化、专业化生产过渡;(三)农业工具由手工工具和畜力农具向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农具演进;(四)农业技术从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化;(五)农业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粮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以来,随着大规模移民开发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东北农业迅速起飞。进入本世纪二十年代,东北的商品粮生产渐臻鼎盛时期,创造了一系列历史最高纪录。本文拟就商品粮的生产、加工、运输、贸易、商品率诸方面,对“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生产的发展水平作一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东北平原黑土开发的生态环境代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东北平原以广袤肥沃的黑土地而著称于世,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自清末大规模丈放官荒以来,经过一个世纪的开发,东北平原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巨变,在东北黑土带形成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黑土开发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突出表现为严重的黑土退化、侵蚀和流失,甚至出现荒漠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清末东北地区资本主义的产生,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逐渐松弛官荒之禁和粮豆之禁密不可分。弛禁放荒导致官荒旗地制度的破坏,使封建生产关系趋于解体,从而解除了资本主义产生的桎梏;营口开港后,伴随着粮豆自由贩运和贸易,东北地区自然经济分化瓦解,商品经济日益发展。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东北地区传统手工业逐步向工场手工业转化,以兴办近代工矿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也开始出现,使资本主义经济在东北地区大量产生  相似文献   
5.
试论清末东北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甲午战争后,东北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东北传统手工业迅速向资本主义近代企业转化;在清未“新政”中,东北三省官府兴办了一批近代工矿企业;民族商业、金融业资本日趋活跃和繁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渗入到农、林、牧、副、渔等各个领域,使东北民族资本主义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6.
二战前,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实施了大规模移民战略,尤其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全面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后,陆续向东北派遣30余万日本移民。日本为了掩饰其战略意图和侵略行径,把侵入中国东北的日本"移民团"改称"开拓团",企图掩盖日本移民侵略的本质。从日本向中国东北大规模移民及其移民政策的变化过程来看,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上升为"国策"地位的国家战略行为,是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实行殖民扩张的重要手段,日本"开拓团"本质上就是"殖民扩张团"。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工业现代化不断推进,环境污染与污染物跨界问题呈现多样化和严重化趋势。在缺乏"超国家"机构的前提下,合作治理被认为是解决全球环境困局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建立区域贸易与环境关联的博弈分析框架,证明了该机制在保证国际贸易丰厚利润的同时,可以有效解决区域环境合作中的"搭便车"行为,实现对区域环境治理行动的有效激励,从而促进区域环境合作的顺利开展。对东北亚区域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努力提升区域内贸易比重,是推动该区域环境合作进程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的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和农村发展的三农问题,成为近年来中国政府和中国理论界关注的重点和焦点问题。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仍然面临许多新问题及发展困境。为了推动和加强农村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充分发挥综合学科优势,2009年12月4日,吉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并围绕农村改革与发展问题举办了主题为马克思农村发展理论与新农村建设的跨学科学术论坛,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学科领域对农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展开科研攻关和专题研究。本刊选取论坛上具有代表性的4篇文章,撷其精要登载,以期对农村发展理论与新农村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主义的独有现象,在中国同样存在,且实际的过剩人口数远远大于显现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通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计算出的1990—2009年中国的无效就业量,证明了在中国确实存在相对过剩人口Ⅱ。相对过剩人口Ⅱ的存在对经济增长具有负面效应。因此,应设计出一套能够使相对过剩人口Ⅱ得到充分利用的有效机制,以达到劳动力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优化状态。  相似文献   
10.
同城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与整合,能够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区域规模经济效应。长吉同城化发展在区位交通和产业结构方面具有优越条件。市场一体化是长吉同城化的微观动力,而产业互补则为两市的产业融合提供了发展空间。打破行政壁垒,推进政府职能转换,建立两市协调发展机制,加速两市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长吉同城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