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学术界关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在表述中主要通过与传统农业的比较、分析现代农业的实体特征以及产业组织三种描述性视角来理解发展现代农业。本文以小农经济效率演进视角,从生产效率、行为效率以及制度效率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科学配置农业资源,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以农作物耕作制度、农业保护和农地制度的创新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应用结构变动值K、Moore结构变化值和专业化指数测度西部产业演变,结果表明:西部产业整体性演变加快。但受自然条件、产业技术水平、需求结构、资本供给、区域贸易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西部农业比重过高、制造业技术水平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问题突出,产业结构升级速度慢。以生态环境和资源承戢能力为前提,加快重点地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培育优势产业,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增强区域中心的辐射力和驱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西部产业演变路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对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度(SDI)的预警结果分析表明,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经济总量得到了不断提升,但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严峻形势不断显露,虽然西部生态环境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扭转,制约着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必须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重点解决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探索和完善西北生态环境建设经济补偿机制,探索西部经济与环境之间新的发展模式,建立政府科学决策体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科学的经济环境预警体系和环境监管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久和 《兰州学刊》2005,(3):127-129
循环经济是按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是新世纪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推进器".发展循环经济与否关系到民族地区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部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成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的产业组织形式是实现经济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关键。产业化经营是西部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成长是链接西部特色农业产业链条的重要纽带。西部农业经济结构水平低、农户长期分散经营,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弱化,导致西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育明显滞后于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以地缘、乡土文化为纽带的村级组织文化建设,培育农民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夯实农民组织化的社会基础;调整政府支农政策的重点,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为主体加大对特色农业的资金项目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信贷,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制度基础,逐步提高农民合作的纵向一体化水平,成为西部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条可供选择的成长路径。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结构与配置既是衡量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关键指标,又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文章针对劳动力和产业结构现状及特点,从劳动力的结构效应和知识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劳动力因素对产业演进的影响,提出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对现阶段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