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论希罗多德的宗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方史学的奠基人希罗多德的宗教思想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其观察宗教的视野,对人神之间关系的阐述,承认宗教对民族认同作用及以宗教解释自然、生理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文章不同意以往对希罗多德宗教思想的评价:或认为他持有迷信思想,或认为具有轻神重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而对希罗多德宗教思想做出了新评价,即一方面提出希罗多德并非轻视神的意志,没有必要为他的思想贴上“朴素唯物主义”的标签,另一方面提出了希罗多德崇信神灵的合理性,是当时文化氛围下合乎逻辑的思想产物  相似文献   
2.
希腊化时代的妇女与东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化时代妇女的社会和家庭地位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造成的,它是东西文化汇合交融、妇女经济权力增长、城邦衰弱、古典价值观崩溃和新的哲学思想兴起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希腊化时代妇女地位的考察,充分说明了这个时期东西文化交流的特征是双向的,在希腊文化向东方传播的同时,东方文化也对希腊人发生了不可低估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查士丁尼     
当现代文明社会享受着法律制度带来的种种好处时,历史似乎遗忘了一个对法制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政治家,他就是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查士丁尼主持编纂的法典是古代法的典范,对世界各国的立法有着深远影响。他重建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至今仍巍然屹立,使后人对拜占庭建筑的辉煌成就惊异称绝,叹为观止。他在位时期是拜占庭艺术的黄金时代,给拜占庭和中世纪文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我国史学界传统的看法一直认为,查士丁尼是试图恢复罗马帝国没落的奴隶制的政治代表,并强调由于他的倒行逆施和残暴统治才引起了尼卡起义。这一将查士丁尼看作是奴隶制的卫道者的看法,并不符合实际。对他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如何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笔者不揣谫陋,略抒管见,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4.
妇女史研究的兴起与当代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当代大量妇女史论著的述评,探讨了妇女史研究状况,及其兴起对史学发展的影响,认为它在诸多方面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促使人们反思以往对历史的认识。当代妇女史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在研究的对象、途径、方法和分析范畴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近20年来一个既热门又甚具争议性的话题。那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史观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于沛认为,全球史观是当代西方有广泛影响的史学思潮之 一,近年在中国史学界也有一定的影响。要真正做到汲取全球史观的有益内容,为中国史学理论建设服务, 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并进一步肃清各种形式的“欧洲中心论”的影响。郭小凌认为,全球史 观是一种借用历史哲学和历史学已有成果的新提法,而不是解释历史的新方法,更不是一种博大周密的理 论体系。20世纪以来的专业史学尽管流派林立,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仍是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裔昭印 指出,多元一体的世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其发展交织着共性与个性。撰写世界文化史应当具有全球 史观,编纂者需有开阔的全球视野,注意表述整个人类的历史经验,等等。林中泽认为全球史观并不是不 需要历史中心,而是要建构新的中心。全球史观十分重视历史联系,因而大大推动了我国中外关系史等学 科的发展;可是与此同时,人为地制造、夸大或破坏历史联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程美宝则叙述了全球史 与世界史的差异、全球史的独特视角、全球史与全球化的关系、过去中国史学某些研究传统与全球史契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