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我国有"以德立国"的悠久传统,这是新中国能够保持多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党也有"以德立党"的光荣传统.本文着重阐述了"以德立国"与"以德立党"、"以德立政"、"以德自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崔瑗、崔寔生卒年考解成崔援、崔宝父子,东汉琢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名重于当时,事迹见于《后汉书·崔明传》(明为援父)。1989年版《辞海》袭旧说分别注缓、实生卒年为“77—142”和“?一约170”,不确。兹考证如下。关于崔援。《后汉书·崔接传...  相似文献   
3.
颜元     
明清之际,由于社会经济生活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以及明王朝腐败导致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化,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缓慢地开始解体过程。当时的思想界,有一批具有民主倾向的启蒙学者应时而生。其中形成独立的学派,在全国尤其是在冀中、冀南、豫北及京津一带发生较大影响的是颜元和他的学生李塨。后人曾把他们的著作辑为《颜李遗书》,收入1879—1888年间在我省保定刻印的《畿辅丛书》。 颜元,(公元1635—1704年),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清直隶博野人。祖姓颜,父姓昶,自幼  相似文献   
4.
杨连云  解成 《河北学刊》2002,22(2):80-83
河北省在对各宗教经籍、历史的研究和对宗教做综合的研究上有很长的历史与相当可观的成就。新世纪伊始 ,河北省各宗教团体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前提下健康发展。面对“法轮功”一类的邪教扯起宗教的旗号招摇过市 ,社会各界不得不把细划宗教和邪教的区别提上日程。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成立的宗教与反邪教研究中心为此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从《正气歌》看我国古代的爱国主义传统解成1281年夏,经过殊死抵抗后失败被俘的甫宋丞相文天祥在元朝大都(今北京)狱中写下了他的千古绝唱《正气歌》.这首诗的主题,正如他在这年初春写给过继儿子文升的信中所说:“未遭阳九,庙杜沦亡。吾以位备将相,义不得不殉...  相似文献   
6.
关于唐甄思想的发展究竟“是从心学走向事功,突破了心学的限制,还是从事功回到心学,从外到内,更抑或是两者共存,互相包容”,历来众说纷纭,而以持第一种见解者居多。卢敦基同志从考证唐甄的学术源流入手,主张第二种见解,其论述足以新人耳目。但我更倾向于第三种见解。 显而易见,一、二两种见解的共同前提是:唐甄思想不仅有前后期之分,而且从前期到后期有质的变化。我认为这是经不起推敲的。  相似文献   
7.
纪念甲申山海关之战35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由秦皇岛市政协暨山海关区政协及其他市属有关单位联合主办的纪念甲申山海关之战35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5月26日至27日在古城山海关举行.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该市和北京、天津、石家庄、邢台等地的研究和教学人...  相似文献   
8.
如何看待颜元同宋明理学的关系,学术界尚未充分展开讨论。多年来许多论著持“颜元反理学”说,笔者曾据以介绍颜元其人(《河北学刊》1983年第8期)。但在反复阅读颜元的著作之后,得到的印象却与该论点相反。下面略加阐述,希望有关专家赐教。一理学的基本特征,学术界多有论述。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人性论为核心的伦理化的世界观和以实学为标志的准宗教性的方法论两个方面来概括它。从世界观上看,理学有以下特点: 1、四书与五经并尊,肯定思孟学派为儒家正统的道统观;2、对纯道德的  相似文献   
9.
李塨     
李塨(1659—1733)字刚主,号恕谷,清直隶蠡县曹家蕞人。父李明性,是明末诸生。李塨自幼受父亲教育,青年时代成为颜元最得意的学生。二十五岁起以教书为业。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乡举。三十七岁时应浙江桐乡县令郭金城之聘南游,遍访著名学者。萧山县毛奇龄把自己的著作二十七种送给李塨,后来与之保持密切联系。次年(1696年),清政府举博学鸿词科,李塨和山西人傅山应诏入京,同以老病为由拒绝考试。李塨四十岁著《大学辨业》,由颜元作序。四十二岁第二次应贡举,结识大兴人王源。直隶巡抚李光地请李塨做门客,被谢绝。这年《大学辨业》刊行,对颜李学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后来李塨通过王源介绍认识了桐城派创始人方苞,接着又领王源到博野县正式拜颜元为师。1703年颜元去世,其时李塨到河南偃城县令温益修处任幕僚不久,闻讯后归博野主葬,书“习斋学舍”匾于颜元故居。第二年借温益修之力刊行颜元遗著,并与王源同修颜元年潜。以后,李塨还  相似文献   
10.
作为清初理学复兴思潮中的一个重要侧面的颜元思想,在近代中国曾两次被加以全面改造:第一次以戴望辑于1869年的《颜氏学记》为开端,持续了50多年;第二次则以梁启超著于1924年1月的《颜李学派与近代教育思潮》为标志,迄今仍不时可以见到它的影响。本文拟根据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勾勒一下这两次改造过程的大致轮廓,希望引起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