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201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的严重问题是经营乏力,效益下降。其内部原因是企业改革没有涉及深层次的产权制度,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管理落后;外部原因是国家宏观导向的影响,外延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社会负担沉重等。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生产要素的素质;处理好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大力发展基础产业,为大中型企业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
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初步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是我国90年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主要目标,也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这样一个关系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必须在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的辩证统一中逐步求得解决。这里,仅就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几个理论性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我国50年代实行计划经济是正确的历史选择。后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客观必然性和阶段性,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充分显现出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制约,在制度和运行两个层次上表现出固有的特殊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市场经济本身的自发性、波动性和分化性,从而是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优越得多的新型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处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程的后端,直接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的客观要求,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比较低下;广大农村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农村经济市场化和农业生产社会化,不仅在客观上要求农民养老社会化,而且为实现农民养老社会化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三个来源体现于每个农民领取的养老金中,是农村养老保险社会性的集中表现,也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5.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作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或实现形式,是通过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实现的。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又是通过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自发调节实现的。在这个运行过程中,要坚持计划调节为主,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国家有效地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必须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国家引导企业,企业调节市场;二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相似文献   
6.
住宅问题是一个比较具体的经济问题。恩格斯说:“要知道接近一定的具体的社会关系的第一步就是研究这些关系,考察它们之间的实际的经济联系。”本文就城市住宅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发表一些看法,并与本刊1980年第6期所载《解决城市住宅问题的设想》一文讨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经济学界时常讨论两个互相联系的问题:一个是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和生产关系三个方面的关系问题,一个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政治经济学对象的思想是否一致的问题。这里,我想就这两个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