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总需求不足是导致浙江经济增长率回落的直接原因,而工业结构转变滞后则是根本原因;国家刺激总需求的财政、货币政策对推动浙江经济增长有短期效应;但要保持浙江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则须不断调整结构;加快城市化步伐,确定以城市为中心带动区域增长的思路,是不断调整结构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人均收入阶段的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问题。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正面临着其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新阶段所带来的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变化,从而使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化速度放慢;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要以工业化进程为核心,不应脱离工业化进程,盲目追求城市化率的提高;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要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对后工业社会经济的赶超。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考察:第一,是从总体水平上进行考察,即随着城市化时间的推移,它是一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第二,是从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和人口集中方式的角度进行考察,它又是一个城市体系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不发达山区劳动力转移的主线在于开发当地资源对于不发达地区来说,农业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因此,推进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实实质就在于促进农业劳动力的不断转移。我省的不发达地区,大都处于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经济和平原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困难。那么,该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路子到底应该如何走?有的提出,应主要放在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快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几个战略性问题许庆明影响一个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很多,从非农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看,主要有非农产业的增长率、非农产业资本积累增长率、非农产业技术创新的劳动使用偏向程度、劳动边际生产力的劳动弹性。从农业部门的劳动供给看,主...  相似文献   
6.
对"流动性陷阱"的分析应引入预期的因素,产生"流动性陷阱"的根源是公众对未来经济发展预期出现逆转而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当前,我国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可能性来自于公众对经济前景的不利预期,降低了当期的有效需求,削弱了积极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远离"流动性陷阱"的关键是深化改革以增强公众对未来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的乐观预期.  相似文献   
7.
论经济增长的结构因素许庆明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新古典的传统观点认为,要素市场是均衡的,经济制度有足够的灵活性以维持均衡价格,无论从生产者还是从消费者的观点来看,资源都存在着长期的有效配置(帕累托最优状态)。因而,所有部门的劳动和资本都能带来同...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影响因素和中国城市化对策姚先国,许庆明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和区域转移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其实质是农业劳动力随产业转移而发生的城乡区域转移。农业劳动力转移,从广义上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即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农业剩...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 90年代以来 ,银行业危机频繁 ,信贷资产风险度日趋提高。债的担保制度对于保障银行债权的实现 ,减少和避免信贷资产风险 ,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本文着重探讨现行担保制度在信贷资产风险控制中的具体运用以及担保法律制度的完善与信贷资产风险控制之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从本质上看 ,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为追求更高收益而在城乡间重新配置要素的过程。只要生产要素的正常流动没有人为的障碍 ,城市化就能和工业化、经济发展相适应 ;城市化滞后是政府对城市化过程直接干预的结果。同样在当前加快城市化过程中 ,政府不适当的直接干预 ,不但不能解决城市化滞后问题 ,反而会导致“虚城市化”。在城市化过程中 ,政府主要作用是制度创新和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