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古典诗学中"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特点,认为这两种境界都是诗学所需要的,在艺术上难分轩轾.如"诗史"作品多"言欲"的"有我之境","简古"诗风时有"无欲"的"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2.
“钱柳因缘”体现了钱谦益和柳如是的人生契合与碰撞。而没有柳如是,也就没有钱谦益的“诗史”桂冠。这就形成“钱谦益现象”的主要内涵。“南移”则指“诗史”诗人的籍贯转向南方。本文探讨钱谦益获得“诗史”桂冠的条件,并分析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若干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新诗在历史上还是一种很年轻的诗体,还在艰难地摸索着前进的道路。已故诗人、诗论家何其芳曾说:“从‘五四’早期的诗歌起,我国古典诗歌的精炼和完美的传统,炼字炼句的传统,在新诗里面太少见到了。”确实,大量新诗写得比散文还“散”,缺乏我国传统诗歌、民歌所体现的民族形式——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4.
"故国平居有所思"不等于"追忆故国平居"(陈寅恪语);"故国平居有所思"是杜甫全部诗格、人格的写照;以"乱离叙述"为诗、以人之欲求入诗,奠定了杜诗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5.
透过李白和杜甫涉及“携妓”的诗,具体分析李白杜甫对待女性的心态,进而指出在女性观方面,李白杜甫各自的特点。大体上李白是放诞、浪漫甚至不“雅驯”的;杜甫虽然也不乏浪漫,总的是拘谨和严守礼法的,并有“女性主义”的萌芽。两人都有同情女性的一面,但杜甫优于李白。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文学宝库中,存在许多可资总结和借鉴的艺术表现手段。本文以充分例证,阐明“化身法”和“代言法”便是其中之———可以称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视角”。从楚辞到唐宋诗词,从南戏到元居以至于《红楼梦》,都采用过它;陆机、李渔、龚自珍等也在理论上进行过论述。鲁迅和后来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也曾采用过这种表现方法。探讨它,不仅是研究我国传统艺术规律的需要,也有利于今天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列文学史上主要有哪些诗人的诗被称为"诗史";并论述了凸现民族危亡的命运主题的杰出诗学成就才可以称为"诗史",以此作为"诗史"在理念、旨趣上的定位.同时,对"诗史"诗人的气节问题等,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早期“诗圣”并非专用于杜甫。经过宋代的秦观、朱熹、杨万里的论列 ,并经过后人的认同 ,清代最终将“诗圣”的称号固定于杜甫。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论杜诗的"以我为诗",考察了"以我为诗"与杜诗的自传体风格的关系;并讨论"以我为诗"与杜甫的"推理之明,料事之确"(陈寅恪语)的内在联系;最后分析了杜诗从"以我为诗"何以能达到独特的"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透过杜甫对房琯、李璘、肃宗,以及"制置"等人、事的微妙态度,以及其中表现出来的史才、诗笔,分析杜甫倡导"古封建"的来龙去脉,及其真正的含义(制衡藩镇跋扈等).老杜开出的"古封建"这种药方,虽然救不了大唐的衰颓,但他这方面的史笔诗心,却泽被天下,穿越关于"周道"与"秦法"的历史聚讼和千年迷局,使我们的文化和诗学更丰富多彩,更有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