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1.
监管的法律路径选择是建立在与私人诉讼、计划经济等公共强制模式比较优势基础上的。法治是有限有效监管目标的制度路径。监管要协调的是生产厂商与消费者、市场主体之间、个体与社会的利益平衡。通过监管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监管者运用法治下的监管关系演进达到监管的效率效益及社会公益之目的。在这样的功能需求下,以合作博弈为特征的两个角度的监管关系的构建非常值得关注:一是监管机构与受监管企业的博弈关系,二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2.
外资并购中产业安全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成为近来广为关注的经济、法律热点事件,是否损害国家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应建立在对外资利用及其并购影响的客观评价基础上。实践表明,对龙头企业的并购进而整体控制导致对行业的垄断已经严重危及我国的产业安全。现有法律限于效力与适用上的种种缺陷,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外资并购中的产业安全。加快反垄断法的出台、完善外资并购监管法律体系、建立产业安全与产业政策法律机制、综合运用税法、WTO规则是解决外资并购中产业安全问题的有效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3.
市场条件下的反垄断与管制从初创形成到发展变革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两者同属于市场经济下对经济进行约束调整的重要方式,因此,两者在深层功能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反垄断与管制在法律政策目标、工具运用、关注重点等方面又存在许多的不一致,这反映出它们各自的法律价值与不同的制度路径。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以放松管制为主题的改革潮流,围绕效率、社会福利、公共选择为基本取向的市场设计,对反垄断法有了更多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许石慧 《理论界》2007,(11):152-154
以弘扬科学理性、主体自由为主旨的启蒙运动,直接孕育了现代性的精神气质与行为方式。法的现代性实质就是法的理性化。作为市场经济问题矫治工具的经济法,在制度构成等方面具有与民法等部门法不同但并非根本差异的现代性。基于价值理性对工具理性的扬弃、实质理性对形式理性的修正。经济法的应然、实然价值越发彰显.由于现代社会合法性危机并未真正得以消解,经济法同样需要借助后现代视域下的反思嬗变,这是经济法理念应加以更新的内在动因。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维度下的思考同样有助于中国经济法发展的合适路径选择及完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台湾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和大陆学者提出的《大陆与台、港、澳民事 法律适用示范条例》的比较分析,认为海峡两岸通过相互协调,各自制定内容相同或相似的区际冲 突法是解决海峡两岸民事法律冲突的理想方式,但在如何细化内容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矫正市场失灵等问题,监管制度应运而生,其价值优势是在与诉讼、国有化等方案的比较中得以体现的,这也是监管型国家(政府)崛起的重要原因。建立在法治、市场经济、民主宪政、市民社会等制度与社会因子前提下的监管型政府,越发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主要选择模式,法治则是监管制度的内在元素与基本要求。中国监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在方向上是逆向而为的,明显不同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行政法限权式的公法治理与经济法的积极授权式干预成为依靠法治构建监管型政府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