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许维安  叶芍 《社科纵横》2010,25(11):52-55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迫切要求研究如何构建预防职务犯罪的网络监督机制。这一机制是指以预防职务犯罪为目的,在一定基本原则指导下,参与网络监督的各种构成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一定基本原则"应包括实事求是、依法监督和反腐倡廉三个原则;"参与网络监督的各种构成要素"主要有网络监督管理者、网络监督主体、网络监督对象、网络监督内容、网络监督手段和方式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主要包括预防职务犯罪的网络监督程序的启动、网络监督信息的处理、网络监督处理结果的反馈等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
所谓职务犯罪心理成因,是指能够影响职务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按是否属于国家公职人员主观性认识来划分,可把职务犯罪心理成因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方面。客观因素又可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个方面。前者指国家公职人员生活和工作所处的社会大背景,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行业因素等;后者指国家公职人员生活和工作所处的社会小背景,主要包括国家干部管理体制、国家公职人员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督体制以及亲朋好友的态度。主观因素具体包括国家公职人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法制意识,群众观念和对人民的感情,工作作风、生活和消费观念。一般来说,主观因素是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的必然性决定因素,客观因素则是偶然性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3.
论职务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务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可分为内化机制、外化机制和内外化机制。每个机制的过程、方式和原理各不相同。在内化机制中,行为人的世界观起了决定作用;在外化机制中,职务犯罪动机和犯罪人格是职务犯罪心理的实质内容;在内外化机制中,职务犯罪心理主要呈现两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许维安 《理论界》2011,(1):79-80
文章从过程和方式上来构建死刑复核法律监督机制: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程序的启动、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过程和方式、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结果的处理。应对现行有关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同时制定有关死刑复核法律监督工作的专门性的司法解释或实施意见,以更好地构建死刑复核法律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不仅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 ,而且是对“三个有利于”的重大发展。了解这一点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6.
在建立我国死刑复核法律监督制度的过程中,应当首先考虑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长效机制问题。为此,要充分认识构建死刑复核法律监督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并解决如何构建死刑复核法律监督长效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海洋区域文化法治建设在立法、守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均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应以构建以《建设海洋区域文化法》为基本法的法律体系,提高国人海洋区域文化法治建设的法律意识,把海洋区域文化法治建设作为文化产业来发展,加强和完善海洋区域文化法治建设中的行政、司法保护制度等方面,全面推进我国海洋区域文化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