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从理论方面阐述发散思维的含义,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列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促进教师灵活运用迁移理论,提高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美”之本义形成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美”之本义形成新探许龙古代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研究者大多根据汉代许慎对“美”字的注释,认为中国古代审美意识最早发源于味觉体验,这似乎已成定论。近来,我依据有关古文字资料,重新考查甲骨文、金文中“美”字构成,感觉到“羊”与“大”合成“美”有更为复...  相似文献   
4.
5.
在知识经济时代,体育管理者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对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论述体育管理者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建构怎样的知识结构。以点带面地来引起更多体育管理者的关注,并希望可以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6.
钱锺书有关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论诗标准的推断,依据了一个虚假的隐含前提:众人推崇杜诗都遵守一种标准——重视所谓"实"以及相联系的风格,并进而由此将这一标准推断为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批评的论诗标准。这一推断似乎过于简单片面而让人生疑,因为钱氏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和回避了中唐以后文艺批评家在推尊杜诗的标准问题上,实际存有的差异性、冲突性和复杂性。同时,作为一位学贯古今、治学严谨的大学者,他为了证实其上述推断,强调中国传统文艺批评对诗和画的标准互为对立,在有关严羽和王士祯的论述中,竟然违背中国传统文艺批评史上的基本事实,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简单偏颇之处。而所有这些,又让人对其文章结论的学术严谨性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产生于“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恩格斯:《波斯与中国》)的清王朝“乾隆盛世”。所谓“盛世”,只不过是这个逼近死亡的封建社会在覆灭之前的回光返照而已。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透过“回光”照出贾府这个末世缩影来,在这缩影里又典型地再现了大观园这聚集冲突的旋涡,集中地表现了封建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斗争,刻划了富于反抗精神的不屈女奴们,塑造了“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的典型形象。晴雯这个形象,在作品的矛盾冲突中,所居的地位不及宝玉和黛玉,然而,她的反抗所立足的阶级地位和本质意义,却高于他们,超过了他们。在“河清海晏”所掩盖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为研究课程,探讨了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分析《人体解剖生理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优势和关于学生创新精神的理解,采取了实施PBL学习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和健全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措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实验技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悦玫  迟国泰  许龙安 《管理学报》2009,6(8):1047-1055
根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基于经济发展环境、社会发展环境、生态环境、人力资本环境、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评价准则,利用客观赋权的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建立了基于熵权法的人的全面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对中国"十五"期间人的全面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特色与创新体现在:①根据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原则建立指标体系,使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评价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克服了现有指标体系及其选取规则不合理的问题;②通过熵权法赋权反映了客观数据所体现的指标间的差异,且在对未来数据的推断中反映客观权重的变化,避免了主观赋权法存在人为分配权重不合理的现象;③通过对中国"十五"期间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给出了中国"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内人的全面发展的针对性政策建议,建立了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的有机联系,有利于评价对象的自我管理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黑龙江省地方性高校中,进行了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教育策略研究。从弱势群体界定、弱势群体子女大学生四种弱势类型的基本特征、弱势群体产生原因、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现状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分析和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途径与策略等六方面进行研究,为今后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教育策略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