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时期的《叻报》小说,尚属海外华文小说的起步阶段,但南洋特色已露端倪,体现出传统和新变交错混杂的过渡性特征.其小说观念既保守又有改良的愿望,并奇特地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非对称性诉求.《叻报》小说对“新小说”的疏离、较浓的狭邪色彩以及对华工苦难生活的描绘等等,都是异于彼时中国小说的南洋品格.  相似文献   
2.
以桂南作家群为中心考察发现,清代壮族文人的思想观念具有明显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既强调忠义观念又有不屈的反抗意识;既显出积极的入世姿态又追求内心的淡然;既有较为顽固的守成思想又具纳新心态.此种思想特质的形成既跟文化语境相关,亦与民族性格有关,并直接体现于诗文之中:一是学杜,二是崇尚“性灵”.但壮族文人创作无论追步老杜还是崇尚“性灵”,并非跟风流行或膜拜诗坛偶像那么简单,而是经过无数探索、甚至付出失败代价后的必然选择,他们走的是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在汉文化与壮文化之间努力寻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3.
走进云阳,吸引我们的不只是崛起的明珠般的移民新城,还有这里普通高中如凤凰涅磐般脱胎换骨的发展带来的滚滚热潮。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叙事中的反讽语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中的反讽语式是曹雪芹反讽表意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中的反讽语式可分为两种类型:评述型和情节对照型。评述型主要用于刻画人物,有以褒写贬和以贬写褒两种叙述语式;情节对照型主要用于情节安排,以对照的方式突出反讽效果。反讽语式可以强化戏剧冲突,使文本变得蕴藉含蓄,表现出生活的复杂性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的人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对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影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可以提升青少年的认知方式,开掘他们的潜力和视域;促进青少年现代观念的建构;开启青少年新的实践体验。但互联网缺陷也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无可回避的人文困惑。因此,网络人文价值的理性关照显得不可或缺:为了避免人文失范,社会主体很有必要加强对网络文明道德的规范建设,并积极倡导青少年自身的理性批判精神;要为青少年提供展现个人价值的机会,满足主体的心理需求;应站在人文高度关照网络技术,以技术对抗技术,消解人与技术之间的对立,让互联网伴随青少年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并走向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谢仁敏  梁扬 《南都学坛》2007,27(2):44-48
《红楼梦》的心理描写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其表现手段主要有内心独白、韵文、梦境、言行神态、情景氛围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配合使用,使《红楼梦》宛若一幅立体的、巨型的心理写意画卷.它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越了前代小说,其艺术成就直可媲美西方经典小说.  相似文献   
7.
英敛之时期的<大公报>小说呈现出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段.前期以翻译小说为主,践行"开风气,牖民智"的办报主张;后期以原创小说为主,强调"讽喻时事"的功能,具有不少新变的时代特征.就小说观念而言,其本体观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其语体观念却率风气之先,大力提倡和实践白话小说,其曲折的成长历程颇具"标本"价值,对此后的白话文运动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晚清知名小说家徐念慈的《星期日》出于多方原因一直未进入学界的研究视阈。其实,该作就文学价值而言,是中国目前所见之第一篇原创性日记体小说,在文体学上具有开创意义;它还是第一篇原创性科普小说,不仅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在中国近代科普文学的发展史上亦具有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9.
所谓阅读感动,是指阅读者,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被文章中的人、事、物、景产生的一种积极情绪,一种与自己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的冲动.有了成功解读感的人,在解读文本,与读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时,人文情感是极为敏感的.读者从文本的丰富语义中扫描出鲜活的思想,碰撞出智慧和理性的火花,咀嚼出文本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资源,从而产生感动、激动、热泪盈眶、拍案而起、唏嘘不已、哑然失笑……阅读时的感动、感伤,不是幼稚的标志,而是成功解读感活跃的表征.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从邂逅《佳人奇遇》开始,就发现政治小说可以进一步推动改良运动的发展。于是逐步进行小说界革命的预前酝酿。而《新小说》杂志无疑是其践行小说界革命的主要阵地。但《新小说》创刊号的发行,就经历了颇多波折,由此也可管窥到小说界革命发起绝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和偶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