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东晋高僧道安信仰弥勒净土,而其弟子庐山慧远却信仰了西方净土。论文从慧远的佛教活动的性质、政治态度、经历和性格志趣,以及他对禅法的自觉探求和思想上深信无常说、神不灭论、因果报应说等方面,分析了慧远信仰西方净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北魏时期的道士寇谦之,以儒家礼教规范道教,主要是从儒家的"礼度"、"唯贤是授"、"中和"、"入世精神"和"男女授受不亲"五个方面援儒入道。寇谦之"援儒入道"的道教改革,实现了道教的发展和安邦治国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论文认为,梁武帝是用“性、用”(不变、随缘)的逻辑论证方式来论证其“神明观”的,这一论证特色是受了玄学、儒学、六家七宗的识含宗、僧肇的即体即用的逻辑思维方式以及晋宋之际的很多佛教学者的影响;论文还对这种论证特色对隋唐诸宗以及范缜神灭论的历史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重阳性命双修的思想是在儒佛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其基本内涵包括性功和命功两个方面,具有先性后命的思想特点。在王重阳看来,实现性命双修的根本路径在于真功和真行双修双全,主张在真行的实践中要积善功、累德行以实现功德成仙的伦理追求。而这种功德成仙的追求只是王重阳性命双修的一个阶段。在功德成仙的基础上,王重阳更着重于修心炼性的内在功夫,倡导全真而仙的内在超越。全真而仙是王重阳性命双修的终极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与传统道教先命后性的观念不同,王重阳的性命双修思想注重在心底上下功夫,具有心性超越的特点。这种心性的超越打破了传统道教注重肉体成仙的藩篱,修仙主体由肉体转向了心性,确立了王重阳全真而仙的性命追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