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1.
谭江华 《兰州学刊》2015,(1):147-150
作为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发展最直接的载体,中国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制造"的成长过程写照,而其发展瓶颈亦是今日中国对外出口的困局的缩影。笃信"出口创汇"是财富增加源头,"经济人"假定下忽略社会成本,中国外贸企业在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后依然游走于全球产业链低端,在传统主流经济学框架下解析困局,似乎是一个无解命题。实证经济学在抛开"经济人"假设无疑是无源之水。面对传统经济学对困局破解的无力性,文章基于人文经济学视角重新阐释了我国本土外贸企业发展困局,认为市场与人文不能割裂开来,要正确认识市场,破解必须在继续深入市场化改革的同时赋予市场更多的人文情怀,并提出具体破解困局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2001-2013年的13年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累计为19.7万亿元,相当于2013年我国GDP的34.7%。土地财政在地方政府以GDP作为政绩考核标准的你追我赶的过程中,已经不啻于一剂"经济鸦片",调控政策中中央与地方的博弈正是地方政府竞争最为直观的表征。文章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厘清土地财政困局的动力机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重构中央与地方关系,约束地方政府收权的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向市场的"让权",从体制机制上找到破解土地财政困局的良方。  相似文献   
3.
强势群体所推行的“环境观”、“自然观”通常无法给弱势群体的生存以关照。人类社会权益分配的严重失衡最终转变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 ,人类行为越来越与自然法则的要求背道而驰。各社会利益群体的自然观、环境伦理观及人类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直接决定了其对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 ,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环境问题的法学表达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源起于现代性的来临与理性的觉醒.但它越是企图远离道德关照而聚焦纯粹经验的行动关系,就越是深切地体味到意义缺失与秩序虚无。或许这将注定社会学不得不于现代性驱迫与传统性考问的夹缝中确立、彰显其学科合法性,也将基于一种于矛盾紧张之中流变、穿行的学理逻辑来确立其视角,并通过对社会运行机制及秩序生成路径的呈现而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更具涵括性关照的社会总体性。  相似文献   
5.
谭江华  叶飞 《南都学坛》2013,33(1):115-118
随着现代社会网络的普及,博客作为一种写作平台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渴望表露自我,在这种目的的诉求下,博客中的"裸露人群"得以产生。"裸露人群"出现和走红的成因是:人们(尤指女性)渴望个性的解放和对话语权的争夺;博客为他们提供了表达的契机,成为事件发展的有力推手;大众对事件的高度关注,将这件事推向高潮。"裸露"一旦成为娱乐大众的卖点,"裸露人群"可能面临以下困境:本我战胜超我而导致自我的迷失;公私界域平衡被打破而使私密消失;通过暴露隐私将自己置于男性的视野中,成为谩骂和嘲讽的对象,成为网络推手利用的工具,其自我的极力伸张与其初衷背道而驰,并最终蜕变为符号暴力的变相强化与被规制者的悲剧性展演。  相似文献   
6.
桑坡作为一个以传统皮毛加工及伊斯兰信仰为特色的中原回族村庄 ,建国以来其村庄治理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较为典型的变迁期 :一是国家权力的控制性介入与文化断裂期 :二是国家权力的建设性介入与社区全面发展期 :三是在新的宏观社会背景下 ,社会组织力量竞争性互动与村治重建期。在这一过程中 ,国家权力、宗教权威、新经济权威这三种原在及新生的社区权威在错综复杂的相互矛盾和抗争中互动、融合、博弈、共生 ,以求最终实现现代政治、经济、文化规制下的新村治的积极重建。  相似文献   
7.
试论社会科学研究的本土化进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本土化运动兴起的背景1 民族主义关怀———本土化研究兴起的大时代背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殖民体系的迅速解体 ,各“边陲”地区在政治上觉悟、民族独立的同时 ,“文化自尊心”也日渐觉醒。他们开始彻底放弃在本土文化的废墟上移植西方文明的梦想 ,转向了以本土传统的积极扬弃与民族特色的自我标识为中心的文化重建。面对现代经济下的西方文化的新一轮扩张 ,有关研究者以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觉意识 ,积极审视“舶来”的西方理论、概念与方法 ,力图“从本土的文本文化和本土受试者的身上挖掘出可以和西方抗衡的本土社会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秩序建构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面向,而秩序源于意义共识,成于实践统合。历史本身正是不同文化境遇中的人类共同体,通过诉及既往以实现意义整合与集体价值确认之过程的反映,更是其从古至今实践路径汇通交织的折射,也是其凭借触摸过去的"幸存物"来体认当下秩序形态时反思性共识的集结。它通过一系列矛盾关系格局中的追问与叙写,来为社会互动与秩序生成,提供共享价值背景与实践进路图示。  相似文献   
9.
在吉登斯看来,解放政治是现代性发展的本质及其内在动力,它在驱动人类创造历史、打破枷锁的同时,也带来了晚期现代性的意外风险与灾难,生活政治则是其根本的超越之道。而中国独特的解放政治境遇决定了其特定的现代性矛盾,只有依循生活政治路径,实现国际与国内生存方式的自主转变以及对话民主的积极推进才能最终重构中国现代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