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严 《文史哲》2007,(4):134-140
沈德潜一生于唐诗用力甚多,唐诗在其诗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沈德潜重视诗歌史的梳理,也特别注重各时代诗歌所具有的"诗教"之用。唐诗是他对诗歌史进行溯源辨流的起点,也是其考察诗道兴衰的关结点。通过对诗歌史源流正变的清理,沈德潜将唐诗在诗歌自然流变史中的地位和其在诗道兴衰史中的地位结合在了一起进行考察。在诗歌的自然流变中,唐诗虽然处于诗歌发展之流,但又是诗歌之盛;在"诗教"传统中,它又传承了诗教之正。因此,在沈德潜的诗学体系中,唐诗获得了崇高的诗史定位。  相似文献   
2.
“御选”是清代独有的诗文选现象,御选唐诗与清廷的文治思想以及尊唐思潮密切相关。它以清真雅正的诗风、温柔敦厚的诗教引导社会文化的方向,以唐诗的盛世之音渲染清代治世的清明景象,逐渐消解了文人对清朝统治的不满,较好地实现了文治。上有所倡,下必从之,御选唐诗所倡导的诗风也就成为诗坛普遍的崇尚。  相似文献   
3.
贺严 《社科纵横》2010,25(11):77-81
唐诗选本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历史进程:唐代的初创期、宋金元的发展期、明代的兴盛期、清代的总结期。清代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文学集大成的历史阶段,作为唐诗重要载体的唐诗选本,其主要特点就是对历代唐诗选本的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表现出明显的集大成特征,这种特征具体来说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集历代唐诗选编选成果之大成;二是集当时社会时代风会之大成。  相似文献   
4.
论杜诗的用典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诗派以及后世一些学者诗人把杜诗曲解为学问诗 ,是迫于政治压力而为诗歌寻找的一种出路。杜诗的灵魂是干预社会现实 ,其用典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抒写现实感受。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杜甫在用典艺术上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主要是 :1.使用熟典 ,以豁人耳目 ;2 .活用典故 ,以方便抒情 ;3.不露痕迹 ,以增加韵味。  相似文献   
5.
杜诗"当句对"艺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钟书先生为"当句对"作出质性的界定,是一大贡献;但他认为此格是杜甫首创,则为失误,早在梁朝何逊的诗中就已出现此种对仗形式.杜甫的贡献是把前人的五律"当句对"引入七律,并通过创作实践把这种对仗形式推入极至.  相似文献   
6.
“时空并驭”是杜甫首创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指在一个押韵单元的两句诗中,从时间与空间两个角度下笔,以描写山川风物或塑造抒情形象。这种手法在创造宏深诗境上取得了成功。它的生成依据是杜甫的宇宙意识和独特的时空感受。  相似文献   
7.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而成为一种情感内蕴深厚的庆典的过程.传统节日丰富的民俗、庆祝活动,凝聚着这一国家或民族稳定的心理、情感和祈盼.它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化标志和民族文化情感的认同和皈依.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这四个节日都各自充满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蕺山刘宗周为明末硕儒,宋明理学之殿军。蕺山之学以理气生生为形上依托,以心性圆融为内在根据,以慎独诚意为证人工夫,以重建道德理性本体,弘扬儒学道统为宗旨。其学说是对明中后期兴起的心学思潮的理论总结和矫正。李振纲先生的《证人之境——刘宗周哲学的宗旨》(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一书紧扣晚明的历史文化背景,仔细体味文本语境,精心寻绎蕺山之学的内在理路,深入其精神实质,并直达其证人之境的思想巅峰。  相似文献   
9.
贺严 《北方论丛》2010,(5):15-18
<唐诗三百首>编选宗旨深受<诗经>以来的"诗教"传统的影响."诗教"传统的基本原则是实现温柔敦厚的诗歌教化意义,即是通过诗歌特有的感发人心的功能,潜移默化地端正人的思想、纯洁人的心灵,从而陶铸儒家理想的高尚淳厚的人格.<唐诗三百首>的"诗教"内含极其丰富,主要包含着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三个方面.所选诗歌一则是"思无邪"的作品,二则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三则是要达到"脍炙人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对唐诗的选择是从宗旨、体裁、音节三个层次进行的,其中"宗旨"是首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体裁、音节是不可或缺的诗歌美的因素,这是儒家所倡导的"尽善尽美"文学观的更具体的规定.沈德潜在自身所处的学术背景中,从宗旨和审美特征两方面对唐诗进行"别裁",将"鲸鱼碧海"、"巨刃摩天"的高格壮响确认为唐诗的主流美学特征,并对以李、杜为宗的唐诗艺术个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立足儒家传统文学观,<唐诗别裁集>以其新颖风貌在唐诗编选领域奠定了自身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