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被发文身"的"被"是"披"的借字,应释为"剪"或"断".汪少华<再论"被发">一文分别从字形关系、词的同一性、对文求义、异文运用、发式范围等五个方面质疑笔者的这一观点,而至为关键的是否定"披荆斩棘"中"披"与"斩"的意义等同关系.笔者认为,无论从词义理论还是言语实践来看,"披"都可归入"斩"类动词,汪先生"一分披一斩截"的理解模式因与语言事实相悖而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中文专业的课程,从总体上说可以分为两大营垒:一是语言课,二是文学课。中文系的全称“中国语言文学系”或“汉语言文学系”正揭示了这种语言和文学平分秋色的关系。然而究其实,语言和文学两大营垒的不平衡状态却日趋严重。一种事物总会呈现出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语言课是一门以语言的发展规律和运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与文学课相比,语言课缺乏感染人的形象和吸引人的情节,多具抽象性和逻辑性,说语言课以内容刻板、枯燥无味为特点当不为过。由于语言课教起来费劲,学起来乏味,在各高等院校中文专业普遍出现一种重文学轻语言的…  相似文献   
3.
写作者或说话人直接或间接地把前代故事或诗文语句用于书面或口头作品以服务于传情达意的过程是用典,用典者所依据的前代故事和诗文语句是典故.对典故信息进行概括、提炼、选取而成的典故的代码亦即语言形式是典面或称典故词语.典面所表示的与出典语境密切相关而又与用典现实语境相合的语位义是典义.典故是形成典面、体现典义的基本出发点,因而相对于典面和典义来说,典故同时又是典源.基于同一典源.可能形成不同的典面和典义.讲究典故词语的偶对是用典的规律之一,借助这个规律,有助于我们识别理解典故词语.  相似文献   
4.
也说“合体象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形字只能是不可分割的独体之文”的观点具有代表性。而“独体为文,合体为字”之“独体”应视为一个相对的概念。象形字中确实存在一类为强化实物的区别性特征而在目的物上添加连带部件的准独体字,所谓“合体象形”是对这类象形字的传统叫法。这个名称中的“合体”容易与“合体为字”中的“合体”造成混淆,因而应拿“加体象形”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五则札记指出并分析了北京大学郭锡良等编著的《古代汉语》文选注释中的错误或疏漏,并提出了笔者的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6.
《论语·先进》“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两句,千百年来迄无定诂。从语意上大致可分为“诱导说”和“怨世说”两家;在字词训诂上则有“省略说”和“潜语说”。语意上以“诱导说”为胜;字词训诂上的“省略说”、“潜语说”则均缺乏根据。“毋吾以也”里的“以”是“已”的通假字,表已止义,“吾”是“以”的前置宾语  相似文献   
7.
清初尚真求实社会思潮的内涵包括经世致用、求真务实、躬行实践和求实重据的科学精神等,其实质是以救亡图存为目的,弘扬民族意识,进行思想启蒙,解决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思潮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联绵词成因的研究,既有方法论上的意义,又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其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它不仅有助于对联绵词运用中词形纷繁的历史现象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对词义的准确把握,而且为同源词的系联和探源、同义词的确定和辨析、词义引申系列的整理和描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