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归心"看王维诗歌的本真之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立足庄子的道家思想,借用美学理论,从“本真的审美主体”、“忘我的观照过程”和“归心的自由境界”3个部分论述了王维诗歌的归心之境。指出王维的山水诗歌是天机清妙的审美主体在本真的忘我状态下对自然进行审美观照后获得的自由的归心之境,是现实人生和审美人生的高度统一。王维诗歌中的"归心"之境就是庄子提倡的逍遥游,是进入本真状态的最高审美自由。  相似文献   
2.
克服异化,追求自由是美学的永恒主题,席勒在《美育书简》里主张通过“游戏”把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结合,通过“活的形象”抵达美的自由,通过审美教育弥合人性分裂,实现人性的和谐与自由。席勒的人本主义美育思想在提倡“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今天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席勒洞察到的人性异化现象在当代依然存在,我们应该大力普及席勒的美育思想,提倡审美生存。  相似文献   
3.
“归物”不是自然的人化而是自然的自然化,人类要以观照而不是改造的态度去面对自然,这就是自然的“自然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归物”。人类要与自然协调共在,达到一种审美化的人生,就必须保持一种使自然“自然化”的距离。王维笔下的山水是超越功利,摆脱主体情感的纯任自然的山水,是达到“无我之境”的最高审美境界。以“无欲之我”观物,方能达“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是以万物之理观物,王维笔下的自然是以物观物的自然。是自然化而非人化的自然,是“天机清妙者”的无我之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臻于优美之至境。  相似文献   
4.
审美的最高境界是心物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体现为主客体物我两忘,超脱功利,超越自我,从而达到审美的自由和愉悦。它要求审美主体必须是能够“审象于净心”的“天机清妙者”,才能使内意与外象相融,使人的精神合天地之精神。笔者试图用道家和禅宗的理论诠释王维诗歌中这种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从“天机清妙”到“物我两忘”再到“天人合一”,审美主体实现了最高境界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