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左传》的预言描写体现了左丘明的“大一统”思想,这种思想上承《春秋》大一统思想而又有所发展,是崇礼与崇霸的历史观交织作用的结果,是时代文化特征在作品中的体现。左丘明的“大一统”思想及借助预言来表达大一统思想的形式对于后代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奇"是清代实学代表人物王源评点《左传》的关键词,在内容、形式评点中皆有体现。借助《左传》具体文本的评点,通过同类相联、正反对举的反复申述,王源将"奇"之内涵赋予"变""活""正"等多重意义,将传统的奇文观念"美文化",以奇诡、辞达、自然为奇文,使"奇"具备了多重文学批评的功能。身处易代,酷爱兵法,好奇人奇事奇文,一生坎壈,皆为王源尚奇批评生成之根源。对明清八股时文取士的不屑,对清初文坛亦步亦趋效法唐宋八大家的不满,使其《左传》奇文评点具备了不同时俗的意义,浸润了明确的针砭时弊与经世致用的色彩。王源《左传》评点之重"奇",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中国古代文论的典型性特征。对此进行考察,可望为揭橥评点的阐释范式、话语体系等提供可行性研究理路。  相似文献   
3.
周武王作为推翻商纣王暴虐统治的君主,其功绩成为先秦典籍津津乐道的对象,其形象在众多的歌颂声中逐渐有了共有的旋律与重音.但是先秦典籍对周武王的记载多是片断性的.缺少连贯性.<逸周书>完整记载了武王的一生功绩,使得武王题材的故事有了拓展的空间.与先秦典籍侧重对武王丰功伟绩的歌颂不同,<逸周书>在记述武王功业的同时,主要围绕武王夙夜忧勤的状态来描写,凸现出一个夙夜忧患、兢兢业业的君主形象.  相似文献   
4.
赵奉蓉 《中州学刊》2012,(3):166-168
名字本是指示符号,先秦诸子从现实生活中的命名原则出发,在作品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虚拟名字来叙事、说理,显示了时代的共性,同时在命名原则与呈现方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色,进而产生了不同的文学效应,对后代以名字展现人物性格、命运等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奉蓉 《理论界》2008,(8):129-131
周穆王在先秦的一些典籍中基本上是一个被批判的对象,《逸周书》中的周穆王却是一个虔虔在位,追迹文武先王而励精图治的圣王形象,这一形象可与《尚书》中等典籍的相关记载彼此印证,构成穆王形象的另一个侧面,使穆王成为一个立体而非单面的人物形象。先秦典籍在刻划周穆王形象过程中呈现的不同走向,是由各种典籍的写作目的所统辖的。  相似文献   
6.
赵奉蓉 《兰州学刊》2008,1(2):171-173,176
战国诸子大量征引《左传》,据此可探求《左传》传播初期的状况、共有的历史文化主题以及不同的历史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7.
现存先秦典籍中的周文王形象多是美德懿行之君,神圣化文王形象的文学实践使文王形象的塑造带有模式化和概念化的倾向.<逸周书>作为一部受忽视但却是极为重要的先秦典籍,对文王进行了多维立体的刻画,在展示其文德仁政的同时,还凸现其谋深虑重的一面;在表现其对现实的忧患之外,还凸现其对后代基业的深切忧危.  相似文献   
8.
战国诸子对《左传》的传播处于《左传》传播史的早期阶段,诸子根据论说需要,对《左传》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征引与改编,这种改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左传》不同程度的传播,成为《左传》传播史上不可忽视的元素,并对汉代的《左传》的多层面传播有所限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