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相关文件的出台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随着社会服务需求市场的逐步形成,社会将迫切需要大量合格的社会工作者。专业教育体系要积极回应这一需求,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优化教学过程等,促进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对接。  相似文献   
2.
非正式照顾在促进老年人健康老化方面具有正式照顾无法替代的功能.迎接人口老龄化.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努力增进非正式照顾的品质,支持非正式照顾者.并坚持非正式照顾与正式照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质量”的多维解读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怀娟 《江淮论坛》2011,(1):119-124,97
作为理论,社会质量强调“社会”取向,辩证地看待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关注社会发展的整体品质,并旨在推动政策变革;作为愿景,社会质量体现了新的发展理念,为建构“社会欧洲”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社会发展指出了路向;作为工具.社会质量又体现为分析模型、构成要素和指标体系。从“社会质量”看我国社会政策实践、要着力为民众提供社会经济保障、提升礼会政策的包容性、增进社会团结、促进人的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社会工作学科体系的发展和职业体系的培育已使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环境大为改观,尤其促进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供给。但是,与供给相比,社会工作的社会需求市场却远未形成,社会服务仍依赖于行政性的、非专业化的供给方式。供求失衡已成为制约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发展中,应着力发掘社会工作的社会需求,通过培育民间组织、改变服务方式、探索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径等方式,促进需求市场逐渐成型。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教育的需求结构十分复杂,保障教育对象的核心素质是平衡各方需求的关键。但目前专业教育水平与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尚不相匹配。高等学校要抓住发展机遇,发挥教育协会的指导作用,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强化自身主体地位,通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核心素质。  相似文献   
6.
设立社会工作专业学位是推进社会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社会工作专业学位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灵活性要求发挥高等院校的主渠道作用,在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效果评估和社会合作机制等方面加强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他六十年如一日,秉承革命老区人民朴实的拥军传统,凭着执着的热情,以无私的情怀,不图名不求利,带动"两新"组织义务为部队组织慰问演出近600场,他就是被市民和部队官  相似文献   
8.
论“东亚福利模式”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最近十余年来,有关东亚福利的研究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些研究对于认识东亚各国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政策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试图从多个角度归纳东亚福利体制的特点,提出了儒家文化圈中的福利国家、东亚福利模式、生产主义社会政策等概念,并力图从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揭示东亚福利模式的形成原因。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于东亚福利体制是否具有为东亚各国或地区所共享的“特质”仍众说纷纭。在东亚福利这一研究领域中,也存在着学理基础欠缺、研究方向模糊、缺乏共同资料平台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应暂时搁置研究概念和研究先设方面的争议,开展诸多专题研究,按研究方向组建团队,按照一定标准采集数据,争取区域组织的合作,以推进东亚福利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425位农村老年人的调查,分析了老年人非正式照顾资源的作用及差异.调查显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安徽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予以照顾,配偶、子女是其最主要的照顾者;同时,亲属、邻居、朋友等关系资源也有所介入.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别是在西方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中诞生的 ,作为一种分析差异的方法 ,社会性别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运用 ,并成为女性主义的主流话语。但与此同时 ,社会性别也不断受到理论评判。文章介绍了社会性别的含义及由来 ,梳理了学界对社会性别理论的质疑 ,并概述了社会性别在中国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