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8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民事检察监督存在监督范围狭窄、监督方法过于单一、监督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如转变观念、完善立法、建立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轮换机制,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
地域管辖权是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确定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在国外 ,确定地域管辖权的标准与我国虽无多大差异 ,但针对我国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借鉴国外立法 ,修改移送管辖并制定违反地域管辖权的法律后果 ,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地域管辖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赵泽君 《晋阳学刊》2005,(3):118-120
英美法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不仅在学理上而且在立法上都十分重视判决理由。然而,我国现行民事判决理由在立法上和实践中存在问题很多,不利于民事诉讼制度的优化和法院威信的提高。因此,在民事诉讼法修改之际,从比较法的角度就民事判决理由的内涵和我国民事判决理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判决理由的立法思考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试论民事诉讼当事人送达制度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送达贯穿民事诉讼活动的始终,对整个民事诉讼活动的进程有着较大影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事诉讼行为。我国目前的民事诉讼法送达侧重于职权主义,其目的主要在于保障诉讼进行,而非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利益,在司法实践中,“送达难”仍然是困扰各级法院的一个难题。为此,本文以送达难为引子,对当事人送达进行法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当事人送达的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5.
6.
浅谈民事诉讼法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改革注入式的课堂讲授模式 ,引入启发式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学生在具备诉讼法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和掌握分析案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纠纷急剧增多的今天,实践中存在的诉讼拖延是我国民事诉讼不可回避的问题,快速解决民事纠纷因此也成为理论界、立法界以及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但是迄今为止,立法中所设置的为提高诉讼效率的程序、制度以及条款并未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实践部门还没有找到提升民事裁判效率的有效办法,理论界尚未见到对诉讼拖延的治理进行系统分析.为尽可能地快速解决民事纠纷,减少拖延诉讼的机会,需要从民事诉讼整体的角度建构民事诉讼快速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8.
赵泽君 《兰州学刊》2010,(7):142-144,76
基于一事不再理原则,诉讼不得以同一事件或争点重复提出。加拿大判例确立的禁止重复诉讼适用标准避免了对相同事件或争点的重复诉讼和反复判断。禁止重复诉讼判例规则的适用固然有维护法律安定和权威之功效,但是过于机械地将其绝对化,也会损害诉讼公正性。因此,加拿大已存的禁止重复诉讼判例规则不可能尽善尽美和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不断发展和演变之中。加拿大的一些重要案例,不仅展示了禁止重复诉讼规则的识别标准。也反映了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当事人不据实陈述 ,既影响了办案的质量 ,又影响了办案的效率。借鉴他国经验 ,并结合我国实际 ,立法上规定当事人据实陈述义务有助于诉讼公正的实现、诉讼效益的提高和诉讼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道德是调节个人与社会或个人与集体相互关系的基本手段 ,协调利益关系是其基本功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呼唤一种新式道德体系 ,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实际构建新道德已成为当务之急。在从以往道德规范与市场经济的冲突中 ,对新道德的构建作了分析 ,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