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国有小型企业的困境与改革赵玉阁一、县属国有小型企业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在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企业经营机制得以转换,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实力有所增强,但总体效果不理想,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  相似文献   
2.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不仅要稳定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且要不断完善这个制度,所谓完善,其核心就是逐步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把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逐步壮大集体经济的实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党中央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列为今后农村深化改革的重点,最近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的通知中指出: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一次伟大事业,对于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健全双层经营体制,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小康目标,促进农业现代化,具  相似文献   
4.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当今世界一切不发达国家重要的社会问题。但是通过什么途径转移,各国却不尽相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通过农村就地消化,城市分流,多向输出等多种形式转移。而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则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找到了一条重要途径。 (一)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指非农产业的转移,把大批农业劳动力转移出去使农业人口不断减少,这是世界上一切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列宁早就指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同农业分离,就是说工业人口的增加,农业人口的减少。”①世界上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劳动力逐步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农业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小。这些国家,在社会总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不足10%,90%以上的劳动者从事其他物质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从而使社会财富大大丰富起来。可见财富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通常是与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费用的减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企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存在诸多缺陷,诸如总体收入低,但差距大;薪酬激励方式过分单一;缺乏科学的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和长效激励机制等.问题的关键是国有企业比重过大,市场化程度低,行政化色彩和股票等市场机制不成熟等.国有企业的市场转型是我国国企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的构建前提.我国国企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的构建思路是"分类设计薪酬制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分类设计薪酬制度"的具体类型,并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面向新世纪,中国加入WTO,促进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统一对民营经济的思想认识,明确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政府要调整相关政策,改善外部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玉阁 《北方论丛》2004,(5):114-116
中国民营企业,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恢复发展,经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迅速崛起,到90年代以来的蓬勃发展,经历了20多载.截止2003年6月底,全国共有民营企业集团2185户.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发展的主体,更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的相对集中,可以促进农村的工业化进程,可以极大地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大力发展小城镇,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