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0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笼统而言,或许只要用“禅与诗”、“诗与禅”三个字就可以标出中国禅学与诗学的相互渗透、相互融通这一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所涵括的内容了,正如批评家常举出“以禅喻诗”、“以诗寓禅”、“以禅入诗”、“以禅品诗”等标目来总结一样。确实,佛学东来,三教融合,中国文化在选择、融通、同化与变异的发展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中国化佛教禅宗的产生以及诗、禅的交融契合更是其中最精妙玄微、最复杂多绪,同时又是最富华美的篇章,要在宏观上从各个层面去勾勒描画,在微观上从多种点面上去分析评论,从历史发展上把握诗禅精神,并非容易之事。更何况,“一说即俗”是禅家的不二法则,所以,人们常常用模糊的  相似文献   
2.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 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三中全会公报 人常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不从实际出发而从本本出发,照抄老谱,在这方面我们有悠久的历史,也吃尽了它的苦头。 《书·洪范》就告诫人们:“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法古无过”,也是流传已久的古训。总而言之,不管实际情况变化如何,照抄老祖宗的一套没错。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抄也越来越系统化、制  相似文献   
3.
随感录     
人类历史的前进,总是伴随着血和泪的。因为,在它前进中矛盾的解决,总是靠那先进集团各个成员的自觉的献身精神。正是他们的鲜血冲刷了人类社会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他们的昆体筑成了历史前进的阶梯。 社会前进中的困难,犹如船在航行中遇到风暴一样,有的不怕困难,不畏险阻,同心协力,迎着风浪前进;有的却袖手旁观,唉声叹气,一味愤慨。有的仔细检查船身的漏洞,动手堵塞;有的却百般挑剔,  相似文献   
4.
读史有感     
以为伟人、圣贤就与凡人不同,这看法原也是古已有之的。 《史记》及一些古书,都记载着许多古老的传说。这些传说告诉我们,那些帝王的出生就与众不同:黄帝的母亲见电光环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舜他妈的怀孕是看见了大虹;帝喾的老婆则是踩了巨人的脚印,怀孕生下稷,二夫人简狄吃了燕子蛋怀孕生下契。而且这些帝王和圣贤的相貌也非常奇特:伏羲牛头,女娲蛇身,仓颉四只眼,孔子倛头,嬴政鸡胸,项羽重瞳。大概由于汉王朝统治时间长,关于刘邦的传说,更是神乎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一般宗教生活中最普遍、最核心的观念"因果报应"思想,不仅是在宋以来发展兴盛的通俗文学中得到最深入的表现,而且主要通过通俗文学的加工、提炼和深化进一步反作用于社会。十六至十八世纪的通俗小说与"新禅宗""新道教"和"新儒家"的思想新变相同步,逐渐发展出一种以现实生活喻示现世之报的"世情—因果"模式,并以此参与到当时社会急切需要的新的商业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建设之中。其反映和建构的"商业伦理"既包括对商业的肯定以及对勤苦致富、公平竞争的提倡,也批判了一味逐利的风尚,并特别强调财分天定、不可强求。而其"社会伦理"的核心则是建立起传统道德与"变泰发迹"的联系法则,既强调士农工商各尽其分,又始终以"读书"为高;在批判社会不公的同时,仍然极其强烈地希求科举致身。此一商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因其内在的矛盾性,并未形成对传统的彻底突破。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当代学术语境中,"宗教文学"的研究从概念、问题、理论到具体实践都存在较多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是研究者往往致力于宗教与文学关系的探讨,而忽视了宗教文学本身的研究。中国宗教和宗教文学都具有独特的自性,"中国宗教文学史"的建构必须符合这种对象属性,而"宗教性"的内涵标准和"大文学"的文体观念,正是构建民族本位宗教文学研究的重要原则之一。作为中国宗教文学史重要阶段的"魏晋南北朝道教文学史",尤其可以体现此一原则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术传统对文献的重视,使文献校雠之学、文献史、出版史、藏书史等专门研究在现当代以来得到持续发展,但这些研究仍然缺乏对整体文献的社会文化意义的关注。当代海外汉学进行的中国书籍社会史研究,则因单纯移植西方"书籍史"问题意识而呈现出种种不足。与西方不同,中国文献书籍社会、文化意义的根本问题是文献图书的悠久历史与古代社会发展和文化传统延续的内在关系及其内涵。只有在此问题意识下展开"文献—文化"的探讨,才能达成关于中国古代文献历史、作用、意义的自我思考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宗教生活"是世俗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仅在通俗文学中有着极为深广的展现,同时其所蕴含的社会一般信仰也赖于通俗文学予以传播、抟合与催化。明代中后期"神魔小说"的兴盛特别是其商业化编刊,是与当时社会一般宗教生活对通俗文学的深层需求紧密相关的。雇佣写手邓志谟编创、建阳书坊翠庆堂刊刻的三部神魔小说,正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相似文献   
9.
宗教与文学在切近人类本质意识这一点上有着天然的缘分,二者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渗透、影响和交融的关系,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诗歌的互动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上清道教中的隐语,即是宗教与诗歌最直接的关联结果;随着诗歌语言艺术的发展和成熟,精致化的韵语又成为上清道教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与宗教得到了自觉性的融合。更重要的是,诗歌最后成为上清入道者表现一己内心纯粹宗教体验的主要文学形式,传达了诗人在宗教感召与影响下的情感,体现出宗教与诗歌之间的更深一层次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人·雀·桃花     
墙洞里,不知何时飞进了一对麻雀。人在家里工作,忽听到有几声鸟叫,觉得奇怪,朝窗外一看,墙洞里探出一个鸟脑袋,四处望望,忽又缩了进去,不见了。人觉得奇怪,但转念一想,还是由它去吧。于是,他轻轻地把墙洞靠室内的一头用纸团堵上,依旧写呀写。那对雀儿于是从外面叼来一根根枯草,铺在洞里,开始了它们温馨而舒适的生活。秋去春来,外面的桃花开了,开得那样红。人依旧在写东西,偶尔听见了几声稚嫩的呜叫,便猜想是它们有了雏儿,便更加谨慎地做事,以免惊动了它们一家。清晨,这对鸟儿总爱轻轻啼叫一声,然后双双飞出去捕食。于是,小家伙便安然地留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