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金钟 《南都学坛》2003,23(2):76-79
庸俗社会学和机械反映论对我国新文学尤其是左翼革命文学产生了相当恶劣的影响。胡风将之称为“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并同他们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斗争中建立了自己的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为现代文学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时间开始了》是胡风建国初期最重要的长篇政治抒情诗。它的出现客观上把新中国政治抒情诗的成熟期提前了几年。考察当代政治抒情诗不把它算在内是不客观的。由于胡风太沉溺于生活素材以及文艺界对他的过火批判等原因,致使这部气势恢宏的诗作也存在着粘于题材表象与“缺页”的缺憾。  相似文献   
3.
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灵魂,也是中国自由诗走向成熟的代表人物。他突破"新月"派的格律主张,将重心转向探寻诗的内在情绪和内在节奏,变格律美为旋律美,注重日常语言的运用,创造出了一种既有情绪节奏又有回荡旋律的具有散文美特征的自由诗体。这种诗体,是对"五四"以来自由体形式探索的一种新的提升;而他的以情绪为核心的诗歌理论,则又是对新诗美学原则的一次科学性总结和本质性阐释,对现代汉诗的发展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九叶”诗人辛笛创作历程中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笛早期诗歌中,存在着两组对立的力的冲突:一组是“传统”与“西方”的冲突,一组是“为艺术”与“为人生”的冲突。辛笛以其独特的诗化功能,将这些冲突因素有机地调和统一起来。这就使他早期的诗作精致紧凑、诗味清纯、内蕴深厚而繁复多姿。后期诗歌表现了对新生活的热爱之情,但在艺术上却失之于直白平淡和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5.
朦胧诗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八十年代闯入诗坛后引起众说纷纭,多数人对之看法不高.实际上朦胧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有它赖以产生的特殊的时代背景,它在文学史上已无法抹去.它反映了成长于“文革”时期倍受生活冷落和嘲弄的青年诗人的创作实际和创作追求.它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主体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感伤情调和反叛精神.  相似文献   
6.
胡风论诗最为看重的是两点 :一是注重诗人的人格力量 ,强调做人重于作诗 ,只有圣洁的人生 ,才有圣洁的诗 ;一是强调诗人的主观作用 ,认为诗是主观突入客观而产生的情绪的凝结 ,诗人的主观只有突入客观 ,与客观达到高度融合 ,才能创作出好诗。另外 ,基于表达圣洁、自由的人生的需要 ,胡风又将热情奔放的自由诗定为一尊 ,明显地流露出轻视乃至否定其它诗体形式的倾向。这是其创作论的一个特点 ,也是其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因"第三代"而来的叙述之风依然盛行,但表现得不再像"第三代"同仁那样狂热与偏执。一些诗人开始自觉地将叙述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诗写之中。同时,也开始思索这种方法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其与生俱来的某种局限,不再把它当成无往而不胜的艺术图腾。辩证地处理抒情与叙事的关系,力争让叙事与抒情作无间的融合,让诗性表达在多元共生的状态中完成,已成为诗人写作的共识。"冷抒情"、"留有余地"的叙述方式以及运用细节、场景、戏剧手法构建诗的"隐喻"体系等,成了叙事性写作的重要手段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胡风与周扬就典型问题展开了一场极有文学价值的论争。虽然双方观点各有正误,但由于这场论争发生在我国典型理论的初建阶段,所以,对于我国现代文学理论建设和马克思主义文艺典型论的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然而,由于他们又都是从认识论的一般性原则出发阐释典型的本质的,因而,未能划清图解生活与艺术概括、审美创造的本质界限。  相似文献   
9.
朦胧诗落潮之后,中国诗坛似乎进人了无主潮、无秩序的混乱状态。山头林立,流派纷呈,各说各话,自言自语,成为人们对于这个诗坛的基本认知与描述。  相似文献   
10.
十七年诗在艺术上失败的重要原因是“诗”的结构的缺失 ,缺失的根本原因是惰性思维和非诗理念的制约以及不懂得艺术创作的陌生化原则。这便导致了诗歌结构上的两大顽症 :一是利用流行的政治思维为构思模板进行“克隆” ,一是依据事物发展或事态演进的外在逻辑安排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