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工作在自然灾害救助中的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治自然灾害的知识力量,不为自然科学所独专,还包括社会工作知识.自然灾害的影响有特殊的社会性质,社会工作者能通过专业的方法服务于灾民和灾区,承担起多种功能性角色.在灾害救助中,社会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等六项原则,同灾民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住房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居住水平得到了超前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住房领域的深层次问题亦逐渐显露,这主要表现在地区差异的不断扩大、居住分化的日益突出、农民迁移的深远影响和农村住房制度不断遭受冲击等方面.只有继续推动我国农村住房发展的现代化,才能应对住房领域的种种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环境安全是当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建构环境匮乏、社会适应性和紧急冲突的因果联系过程中,霍马—迪克逊(Homer-D ixon)探讨了环境安全的本体论与方法论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安全问题进行了经验研究,并且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环境安全理论体系。他的研究有一些启发意义,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4.
非营利组织是与营利组织和政治组织并立的一种组织类型.围绕"全球结社革命"、非营利组织的功能、非营利组织的模式、非营利组织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以及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等问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分析和评价.可以发现,非营利组织研究存在三种取向:规范取向、事实取向和行动取向.这三种取向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内部以及相互之间存在着范式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解决城市住房问题,是现代化的重要挑战。对城市化背景下日本住房问题和政策干预演进的考察表明,日本早期城市化阶段属于“住房卫生政策时代”,城市住房问题开始发韧,卫生问题尤其严重;中期城市化阶段属于“住房公共政策时代”,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取得较大进步,住房问题总体维持、但又有所改善;晚期城市化阶段属于“住房社会政策时代”,由于强有力的住房社会政策,日本最终基本上解决了城市住房问题,虽然迄今它也面临与其政策模式相关的一些不足。日本个案表明,城市化既带来城市住房问题又推动其解决,并且住房政策干预形成了对社会文化因素的嵌入,因而同时支持了“趋同论”和“求异论”观点。日本经验对当前中国有正反两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非营利组织是与营利纽织和政治纽织并立的一种组织类型。围绕“全球结社革命”、非营利组织的功能、非营利组织的模式、非营利组织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以及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等问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分析和评价。可以发现,非营利组织研究存在三种取向:规范取向、事实取向和行动取向。这三种取向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内部以及相互之间存在着范式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我国非营利组织能力和能力建设问题,较少得到重视,只有关于其较低能力的常识性看法。对资源状况的相关统计资料分析表明,与经济组织相比,我国非营利组织资源能力水平确实比较低,但存在着一定的类别差异,特别是层次差异极其明显。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发展和机构养老事业的兴起,我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面临机构养老的选择;但老人超出家庭和社区之外的机构养老选择,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不一定是主观意愿的。此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城市社区老人对机构养老的主观倾向性及其影响因素。2010年7月对福建省某地级市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城市社区老人对机构养老持一种普遍的拒斥态度;他们的这一态度,建立在对其所处的系统环境的自平衡基础上,为老人对健康、家庭照料可及性、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机构养老的社会合法性的考虑和支付能力等因素所形塑,并且心理因素也有较大的影响。机构养老往往是老人"最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有关于德国城市住房政策干预的研究很少考虑到德国城市化历程与社会文化传统的共同影响。对德国的历史社会学研究表明,早期城市化阶段其住房问题与住房政策干预初步萌芽;中期城市化阶段住房问题充分显现,住房公共政策占主导地位;进入晚期城市化阶段后,住房社会政策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但直到二战后的后城市化阶段,德国才最终凭借强有力的住房社会政策干预根除了住房短缺问题,并形成了富有德国特色的社会住房体制。德国个案展现了城市住房问题及其政策干预的“工业化逻辑”与“制度化逻辑”,对21世纪中国开启以农民工为对象的城市住房社会政策时代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农村住房制度是中国住房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自然经济性质和较强的计划经济性质。它受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根本制约,并且自改革开放以来变化缓慢。在这一制度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住房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遭受了一系列挑战,其中主要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以及住房产权在各种不同主体之间的流转。我国虽对农村住房制度进行了增量调整,但它不足以应对挑战,农村住房制度需要走向存量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