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5篇
统计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甲骨文中的"告"是统治者在政治活动和宗教活动中的政治行为。与"告"相关的"祰"和"诰"都是统治者的统治手段。"风"是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和教化,在统治教化民众时,"告"(包括"祰"和"诰")是"风"的工具,"雅乐"、"雅言"、"雅文化"是"风"的具体内容。周朝,人的价值得到抬升,人民的思想相对受到重视。统治者用"雅文化"影响地方文化时,地方文化必然反过来影响"雅文化",因此,"风"是一种双向的运动。统治者在统治和教化劳动人民时,使用了行政手段和文化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汉语方言里,"挨"作为被动介词的用法大量存在.对于"挨"表被动的来源,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来自于"挨"的主动义,另一种则认为来自于"挨"的遭受义.我们认为"挨"也属于"给予"义动词,"挨"的虚化遵守"给予"义动词虚化的一般规律,表被动的介词"挨"来源于动词"挨"的"接触"义,而非"遭到不幸"义.同时,"挨"虚化为被动标记可以找到类型学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王齐洲教授著《长江流域文章风格的流变》2005年7月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季羡林为总主编的《长江文化研究文库》的一部分。笔者在读这本研究长江流域文章风格的专著时,被作者博赅淹通的大家风范所震撼,情不自禁写下一点自己浅薄的读书见解,以期与喜爱这本书的读者作心灵交流。由于笔者自觉学问才情都很有限,虽然在这篇文章中谈了自己对这本书的一些感受和看法,仍不敢称“评”,因此,标题只称“读”王先生的大作。1998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文化研究中心组织国内知名学者撰《长江文化研究文库》,在学…  相似文献   
4.
邱渊 《统计研究》1988,5(2):54-57
本文从有关教育成果经济贡献问题谈起,主要目的在于从劳动生产力中一项重要因素在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动态中的作用入手,说明一种可以适用动态研究的简易分析方法。一、把横向同纵向动态分析结合起来教育成果经济贡献是属于劳动生产率的一种横向(个体差异)的特征。在教育成果中所包括的能力增量,遇到适当条件,会成为较高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正如其他类似的经济分析一样,从生产成果逆算劳动生产率时,可以找到这顶教育成果相对作用的经济效益表现。这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言"的上半部是舌头的象形,下半部是"口"的象形,"言"的基本义是言说。殷商时期,"言"是一种特定的祭名,可以将不同祭名的"言"、"告"、"舌"视为早期的文体萌芽。在《尚书》中,君王的教令常被称为"言"或者"某言"。《尚书》中有许多论说的成分,这些论说的成分主要包含在君王教令式的谈话("言")中。《尚书》中的一些被引用的语言基本都是格言警句,其特点是言简意赅、简短凝练、具有论说性。  相似文献   
6.
統計作为認識社会的一种工具,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应人类社会实踐活动的需要,特別是适应当时的統治阶級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統計从它一开始起就是属于一定阶級的,反映着一定阶級的利益和要求,是一定阶級所掌握的工具。从这一点来看,当然不会有一种适合于社会各个阶級的统計,而存在着几种統計。但是,在反映各个不同阶級的利益的几种統計中,只有反映无产阶级的利益的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統計,才是真正科学的統計。 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統計,既是一种社会实际工作,同时也是一門独立的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7.
论说文是论述解说道理的文章.言语受到重视,言语权力下移,是先秦论说文产生的社会基础.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觉醒和"立言"思想的形成是先秦论说文体产生的文化背景.先秦时期人们将论说文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政治斗争也是论说文出现的一个直接动因.问答和辩难是教育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方法,因此,教育的发展也是先秦论说文繁荣的一个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明杨慎认为"连珠"之体肇于韩非,"连珠"的特征是"先列其目而后著其解",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连珠"应是扬雄首创,但明显是受了《韩非子·储说》的影响。"连珠"的特征应是"辞句连续,互相发明,若珠之结排"。所以,运用"连珠"这种语体可写出各种文体的作品来,"连珠"的本质既不是论述说理,也不是抒情,但人们可以用"连珠"来寄予哲理,也可以用"连珠"来抒情。  相似文献   
9.
<尚书>中的"德治"思想是儒家"仁政"思想的重要源头,儒家"成于乐"的政治理想是"德治"思想的升华.<尚书>是儒家学者整理成书的,<尚书>中的"德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又寄托了儒家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文体研究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一是散见于古代文献中的散论;二是体现在古人整理的文集和编撰的各种文选中;三是体现在研究专著中。在中国古代的文体研究中,有几个重要问题值得一提:文体分类的问题,具体文体风格特点研究,"文本于经"的观点,"文""笔"之争,古文和骈文之争,诗文之辨,诗词之辨,曲与诗词之辨等。自1949年至1980年,文体研究没有受到重视。而1980年之后,文体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古代文体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