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活的灵魂”深入贯彻到新的理论和新的实践,在当代视域中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创新,从而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继承、发展和螺旋式复归。邓小平的实践历程,展现了他独特的政治风范和精神气质,其创新性理论必将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和非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思想史上留下“普世”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集体主义原则认知中的两大迷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价值观的维度来看,市场经济并不等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亦是其内在的禀性和诉求;集体主义并不必然导致集权,抹杀个性,损害个人利益、价值和自由,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本质上是关于个性解放、个性发展和个性自由的学说。不了解这两点,就不懂得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原则存在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所在。现实中的两大认知迷思,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建设中否定集体主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与其它普通高校不同,民族院校具有民族学生群体"生活场"和"文化场"的双重组织角色功能,从而使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极强的复杂性、敏感性和风险性。整合工作机制,优化资源支撑,使民族院校形成多元民族文化共存共生的文化生态,防止学生民族集体和个体成为阻碍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文化壁垒",事关民族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建立权责明确、信息畅通、对话及时、反应快速的预警机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培育和践行,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关系着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十八大以来他先后在五十几个场合提到了价值观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为此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和深入阐释,这些论述和阐释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总结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重要论述,全方位地呈现它的主要内容和鲜明特征,有利于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起点上加深对这一重要理论成果的系统化的、整体化的认知,并自觉作为新时代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幸福的生成具有外在的客观基础和内在的心理机制,基于"对比"的社会心理基础上的两种幸福产生机制,使幸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属性,并有着深刻的社会学意义,对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发挥着辩证性的功能与效应。幸福的客观生成机制使幸福的"量度"成为可能,而幸福的可"量度"决定了幸福需要"经营"。构建幸福生活,走向幸福人生,形成幸福社会,理应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线与内核。  相似文献   
6.
着眼于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冲击与挑战、优势与契机,从教学、管理及校际交流三方面分析民族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与不足.并对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代集体主义的三重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士庆 《学术论坛》2005,1(12):21-24
不同领域的集体主义,有着无形的“边界”和价值属性。作为经济制度的集体主义,遵循着“市场规则”,它的核心价值是“互助合作”;作为政治原则的集体主义,有着“政治规约”,它的核心内容是“公共价值”;作为道德原则的集体主义,遵循“道德法则”,它的核心价值是“无私奉献”。不同领域的集体主义,亦无“边界”。作为经济制度的集体主义、作为政治原则的集体主义和作为道德原则的集体主义的“边界”,并非不可逾越,而是密切联系,相互通约的。集体主义的这种存在架构,在其内部的运作和生成机理上,有着一种经济自发、政治自觉、道德自由的逻辑上升演进趋势,以达致其终极价值目标:同舟共济、互构共生、和谐进步、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