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历史是由注释组成的.每一个注释都是历史片断的回放和缩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历史注释中得到体现和说明.人们在注释历史,历史也在注释人们.人们注释历史是对历史的雕刻和理解,历史注释人们是对人们的铭记和评价.每一部个体人生史在历史中表现为大小不同的历史注释.  相似文献   
2.
邹兴明 《东南学术》2003,(6):98-101
历史是由注释组成的.每一个注释都是历史片断的回放和缩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历史注释中得到体现和说明.人们在注释历史,历史也在注释人们.人们注释历史是对历史的雕刻和理解,历史注释人们是对人们的铭记和评价.每一部个体人生史在历史中表现为大小不同的历史注释.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思想自古有之,但在不同时代,以人为本有不同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形态。尤其是,以往的以人为本多半浮于虚幻的理想层面,而今天我们的以人为本,更注重其现实的实践层面。以人为本从理想到现实,历经了一个漫长而又艰难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之过程。今天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是对以往全部以人为本思想的积极扬弃。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4.
就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源头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两种基本观点:一是认为以人为本源于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源于古希腊普罗泰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各有其理据,但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概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是对其庞大理论体系的系统概括和总结。剖析其核心概念"交往行动"的实际内涵,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哈贝马斯的整个理论体系来说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拟从哈贝马斯"交往行动"概念所包含的交往主体、交往背景知识、交往媒介、交往目的及交往合理性五个方面入手,展开对其"交往行动"概念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就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源头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两种基本观点:一是认为以人为本源于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源于古希腊普罗泰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各有其理据,但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7.
邹兴明 《天府新论》2004,3(2):94-97
历史是由注释组成的.每一个注释都是历史片断的回放和缩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历史注释中得到体现和说明.人们在注释历史,历史也在注释人们.人们注释历史是对历史的雕刻和理解,历史注释人们是对人们的铭记和评价.每一部个体人生史在历史中表现为大小不同的历史注释.  相似文献   
8.
历史是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历史始终是人的历史,人也始终是历史中的人。人是一个不断生成着的存在,人的生成生成着历史,历史的生成同时也生成着人。人们只能生活在历史之中,而不能生活在历史之外。生活世界是历史生成的结果,又是历史生成的原发基地。生活世界使得历史得以发生、发展和延续。人类历史活动的结果以历史注释的方式积淀成现实的生活世界。人的自身生成过程就是历史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的是对哲学的一种理解。文章认为 ,哲学问题的在场性与哲学使命的隐蔽性是相融与共的。哲学不应该停留于“纯思”境域。哲学的目标是实现自身 ,此乃哲学的使命使然。哲学的使命是哲学问题的原动力。哲学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哲学的使命中  相似文献   
10.
哲学界在呼唤哲学研究回归生活世界 ,可哲学慧眼所揭示的问题一经上升到哲学理论层面却即刻使人感到面目全非了。本是来源于生活的问题 ,穿上哲学理论的外衣后却使人们感到陌生读不懂了 ,因而遭到拒斥。这不是哲学本身的问题 ,而是哲学工作者应当反省又不可推卸的责任。哲学理论应当以全新的面貌亲切自然地走向人们的生活 ,走进生活世界。这是哲学本身的呼唤 ,也是哲学界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