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往的美学研究中,“美”的历史情境性问题往往被忽视。本文立足于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这一新的学科视野,从艺术起源这一核心问题为视角,揭示了“美”在史前时代的存在境况和精神逻辑,阐释了“美”的情境性特点,提出了“美在情境中”的学术命题。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的学科建设中,深入探索史前艺术的始源性意义,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立足于艺术起源学的学术视野,从“存在”、“活动”和“认知”三方面的综合上对史前艺术的始源性意义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文章指出:艺术的起源或起源中的艺术,是对存在得以显现的处所的最初标识,史前艺术拥有最具始源性的存在状态和活动本性;史前艺术对存在的呈现只能在史前人类的实际的艺术活动中予以理解,而不能从某种不言自明的存在范畴出发来演绎、解释实际的史前艺术活动;任何形态的史前艺术活动,都离不开活动者的感官和心理方面的基础,艺术活动的过程,是一个感官上和心理上的开展的过程,是一个对外在现实和内在现实的认知过程,由此显示出自身的存在性意义。总之,在艺术起源问题与艺术中的存在问题之间,有着一种彻底的共生和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Ⅰ.导言  1999年6月26日下午1点30分,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因病经治疗抢救无效不幸逝世,在他所向往的21世纪的门槛前永远地停下了自己的脚步,没能留下一句遗言,没能亲眼看到在住院治疗期间曾惦念多时的几部文集的出版,没能住上一天刚刚搬好的新家,只是临终前在他那满是美学智慧的眼睛里噙着令人心碎的泪水,从此阴阳相离、生死相别……。生前,蒋孔阳历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美学会副会长、上海社联副主席、上海美学学会会长、农工中央咨监会常委兼复旦大学总支主任委员等一系列职…  相似文献   
4.
喧哗中的庄严:评《现代西方美学史》郑元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逐步推进,九十年代的中国学术界真可谓是人心躁动、处境维艰。文学艺术的商品化似乎已形成了某种难以挽回的格局,经院式美学那种固有的空疏和脆弱已昭然若揭,冷遇和嘲讽再一次成了它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5.
诗歌、歌曲和舞蹈作为交流的工具,超越了音乐的诸多限制.它们在传达某种信息上所需要的那种转换,实质上是以数字来表示的.本文所介绍的诗歌、歌曲和舞蹈的数字原则的应用,极好地说明了它们有着明确规定的数字人类学根据以及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每一个怀有学科使命感的人来说,世纪末,犹如一根直面而来的时间之矢,触动着他们的理论神经和思维脉搏。如何反思历史和传统、检讨学科发展的现状,把跨世纪的精神和气度融汇到各自的学科视野中来,几乎成了理论工作者们共同的学术取向。 正是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文学史研究者做出了自己的回应。受国家教委的委托,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文学史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历史”高级研讨会,于1995年7月20日至25日在吉林师范学院举办。  相似文献   
7.
达尔文曾经引证过勒博克博士《史前时代》一书中的一段话:“在野蛮人的生命之上,一直象一片浓密的乌云似的罩笼着所谓‘殃祸之变未知所移’的那一种恐怖心情,使每一分有生之乐都带上了苦味,我们这样说是并非言过其实的。”在我看来,与其说野蛮人有着一种“恐怖心情”或“苦味”,还不如说在野蛮人的内心已经萌发了一种“悲剧感”。 一些理论家已经感觉到,悲剧情感或悲剧意识应该有它的史前基础,赫伯特·布劳在  相似文献   
8.
1984年以后,我国的美学、文艺学界开始大量引进西方的现当代理论,寻求研究方法和观念的更新。如何在引进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读解、消化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开拓西方美学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一直是美学史家们格外究心的学术目标。朱立元教授主编的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西方美学史》,正是一部朝着这一目标前进的成功之作。全书除《导论》外,共四编三十章,清晰地描画了一幅20世纪西方美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景观图。  相似文献   
9.
试论劳动说与模仿说的有效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的学科建设中,深入探索艺术起源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立足于艺术起源学的学术视野,通过对“劳动说”和“模仿说”的历史性回顾,对它们的有效性问题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文章指出:劳动说不是因果论意义上的艺术起源学说,而是一种从“有目的性’的发生模式出发、其相应的本体论为“目的论”的艺术起源学说,“模仿”基本上不属于艺术起源的“决定因”之列,“模仿说”很难在严格意义上成为艺术起源学说,这两种说各自都还面临着一系列不易求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蒋孔阳学术文化随笔》,是按照《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随笔大系》的一些编撰要求,从蒋先生大量的美学论著中筛选而成的,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些文章或是在展示蒋孔阳美学思想的整体风貌上具有代表性,或是在蒋孔阳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中有着关键的铺垫性意义,或是在写作时较为投入的思情并茂之作,如此等等。当然,作为20世纪中国一位重要的美学家,蒋孔阳之所以能卓然自立,是与他的美学道路密不可分的。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