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反映是其内在的诸多规定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范畴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层次性和过程性等丰富内涵。旧唯物主义把认识的本质视为排斥主体性的“反映”,这是片面的;唯心主义把认识的本质归结为主体性而否认认识的客观性,这是错误的;今天有些同志把认识的本质仍旧归结为“主体性”,这是重复哲学史上唯心主义的老调,因而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适应于哲学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价值问题的哲学研究正愈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把真理范畴引入价值认识论,并且在价值真理概念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什么是"价值真理"?有一种观点主张:"所谓价值真理,就是正确的价值认识,也即客观事物同人之间的价值关系的正确反映".(见《哲学研究》1985年第9期袁贵仁《论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以下简称"袁文")我认为这一价值真理概念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有这么一种观点,认为“一切唯物主义派别都主张物质世界是认识的源泉。”这种观点是不能令人同意的,因为它把不同派别的唯物主义认识泉源观混为一谈。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泉源观同旧唯物主义的认识泉源观有着质的区别。认识泉源观的发展同历史的发展是一致的。“每一时代的理论的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且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955年版,第23页)  相似文献   
4.
认识源泉观是一切认识论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区别于其它认识论,首先就表现在认识源泉观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源泉观是实践的认识源泉观,它认定,只有社会实践才是人类认识的真正源泉。毛泽东的认识源泉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源泉观的直接继承,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增添了新的内容,表现了新的特色,为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源泉观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本文试图对毛泽东的这一贡献作些探讨,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5.
“改革”也许是今天人们使用最频繁的一个概念,这一现象表明,风行于国内外的改革潮流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但是,“改革”这一概念及其理论问题尚未引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有重视。以往的各种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存在着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没有论述“社会改革”问题,甚至不见“改革”的字眼。有的只是在论述“社会革命”和批判  相似文献   
6.
个人价值观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内容,要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就必须确立科学的个人价值观。然而我们常常在报刊上看到,有些同志把“个人价值”、“自我价值”当作个人主义的东西加以批判,有的则把“我自己在满足他人(或整个社会)的需要时所起的积极作用”(见1991年3月25日《光明日报》)说成是一种“自我价值”,这就把个人的“社会价值”混同于个人的“自我价值”。可见,当前人们对于“个人价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深入揭示认识主体在认识中的能动作用,这对于我国哲学界来说,还是一个新问题。可喜的是,近几年来许多同志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发表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开创了我国认识论研究的新局面。但也应看到,前段的研究偏重于揭示主体内在的精神因素的能动作用,而忽视了主体外在的物质因素的作用。即使是对于精神因素能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正> 笔者曾在《哲学研究》1982年第11期上发表《也谈认识的源泉》一文,认定“物质世界是认识的源泉”这一命题实质上是旧唯物主义的认识源泉观,而只有“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源泉观。不久前,褚静宇、王之璋同志撰文(见上海《社  相似文献   
9.
我们肯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类认识的两种基本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构成基于实践的具体认识过程中前后相续的两个阶段。然而,关于这两种认识的本质区别,至今哲学界尚未确定一个统一的合乎实际的界限。下面两种观点是有代表性的:一种认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別不在于用不用概念、判断、推理,而在于感性认识没有抓住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规律性,而理性认识则进入了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规律性的认识。”另一种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原则区别,或者根本标志,就是概念、判断的运用。认识是否抓住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规律,不能作为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标志,而是区别抽象概念和具体(理性的)概念的标志。”这两种对立的观点为我们提出两个问题:一、感性认识是否也运用概念、判断等思维形式?二、理性认识是否都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规律?弄清这两个问题是我们正确地揭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本质区別的前提。下面我们就循着这条线索展开对于这个“本质区别”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乡村休闲旅游技术创新研究——以浙江临安白沙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的乡村休闲旅游不仅起步早而且发展快,但就其整体水平而言,尚处于发展和提升阶段,存在着诸如旅游产品单一、宏观管理欠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等问题,迫切需要对其实行技术创新。本文以白沙村为实证对象,在分析白沙村乡村休闲旅游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就乡村休闲旅游技术创新主要的三个方面(产品创新、管理与服务创新、营销创新)展开探讨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对其他类似地区的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