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1.
严厉打击犯罪,是我国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两个文明建设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角度,探讨如何使“严打”更有成效。 以美国经济学家加里·S·贝克尔获199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为标志,西方经济学已经发展到了第三阶段即广义经济学阶段。在第一阶段,经济学家们认为,经济学仅限于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在第二阶段,经济学研究扩大到了全面研究商品交换关系,不管这种商品是否有形的物质资料;到了第三阶段,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几乎囊括了人类的全部行为,从歧视行为到利他主  相似文献   
2.
心事茫茫连广宇──评《空间经济学》郑志瑛人类进化到今天,越来越受到地球资源问题的困扰,以至于有的学者认为,人类要全部达到当今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还需要20个地球!人口爆炸、生态恶化、资源枯竭,一方面促使人们珍惜并充分利用地球尤其是陆地资源,另一万面又...  相似文献   
3.
如何认真总结和汲取我省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充分利用省内外各种资源,加快我省的经济发展,是制定我省中长期发展规划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摆在全省上下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本文试图运用“发展极”理论,结合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透镜下的学术腐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广义经济学的角度看,学术腐败实际上也是一种“经济活动”。学术腐败者有着自己的“成本—收益分析”。他之所以敢于违反法纪,不是因为他是法盲(学术腐败者往往是精通法纪、善于利用法纪盲点从而逃避制裁的“专家”),而是因为他预期学术腐败收益大于学术腐败成本,是高效益的行为。只要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学术腐败行为往往都是在学术腐败者清楚地知道其行为的法律后果的情况下发生的,他们往往有意无意地进行过“学术腐败可行性分析”或“效益评估”:学术腐败发生后,被发现的可能性(即案发概率,也是学术腐败这种“经济活动”的风险程度)有多大;如果被发现,能否通过关系或私下交易逃避惩罚;如果被惩罚,将受到什么程度的惩罚,能否以“道德处分”代替法纪处分,能否以罚代刑———可行性分析的结果决定着行为的选择,如果预期代价即“学术腐败成本”很低,预期收益很大,就可能选择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