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1.
郝瑞斌 《兰州学刊》2006,34(10):13-14,20
普列汉诺夫并非天生就是科学无神论者,其宗教思想的最终形成是其艰苦探索的结果。重视培养人的品格,注重学习和钻研自然科学,全面深入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在这个探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他探讨、阐发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时由于脱离当时俄国的实际斗争、忽视自然科学等原因而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充满着内在矛盾性。正确地、辩证地认识经济全球化现象及其本质,对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郝保英  郝瑞斌 《理论界》2009,(2):112-113
针对反动的宗教神秘主义思潮,普列汉诺夫极为巧妙地从原始宗教入手,从根源上揭示了宗教思潮理论的内在荒谬性.普列汉诺夫对原始宗教的研究,包括万物有灵论及其产生的根源;万物有灵论和宗教的关系以及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奠基之作并非如许多研究者所认为的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而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宗教"具有双重的含义,一是青年黑格尔派所理解和使用的宽泛概念,一是传统意叉上的宗教.这两种含义相互纠缠又交互影响,对文本创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宗教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真实的思想过程",并深刻把握<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理论蕴涵.  相似文献   
5.
郝瑞斌  郝保英 《兰州学刊》2006,3(12):11-12,4
普列汉诺夫关于宗教消亡的观点非常具体明确,并深刻地认识到其复杂性。他的论述,结合当时的斗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比较具体、系统地论述了宗教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