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郭东海 《东岳论丛》2012,33(5):121-125
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政策的提出是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及对其理论认识不断加深而逐渐提出的,总体上,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政策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同时,我国现行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政策存在着缺少完整的产业规划和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结构性政策引导力度不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生产性服务业支持的缺失、全局性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中某些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产服务业发展、政策体制不完善制约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服务创新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从不确定性的大小和不确定性的来源两个维度把服务创新的不确定性划分为:市场的不确定性;竞争模仿的不确定性;内部整合的不确定性;产品的不确定性。从内部资源,外部资源和信息沟通网络整合的角度探讨了降低上述四种不确定性的机制,并对资源整合策略提出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政策的目标、方向和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有关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现状与发展,特别是与制造业、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研究文献的梳理,探讨分析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应该采取的产业政策。总体上我国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政策的目标、方向和着力点,应定位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是产业政策的方向和着力点;从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发展角度看,产业政策应着力于解决并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政策的微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基于企业角度的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政策的微观研究。本文首先提出了产业政策的微观分析,并给出了研究的思路与框架;其次,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给出了产业政策微观分析的指标体系,即企业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和产业政策微观分类指标体系;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思路和指标体系,本文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政策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但这种作用目前对制造业企业可能是比较微弱的;产业政策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市场需求即制造业的外包服务动机与实践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升企业能力的产业政策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影响因素之政策因素中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以往,人口生育行为的时间序列研究多集中于人口再生产的开始,即妇女初婚年龄和初育年龄上。然而,妇女的终育年龄(即妇女生育最后一孩时的年龄)和妇女生育期的实际时间长度也同样是重要的生育变量。 因为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妇女停止生育的年龄影响着几代人和家庭内的关系;一个其妇女的生育过程结束很晚并经历较长生育期的社会,必然具有高出生率和人口增长迅速的特点;这个社会一般也同时承受着产妇、胎儿和婴儿的高死亡率。因而,对妇女终育年龄和生育期长短的研究,同样也是对一个社会的人口生育行为的时间序列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妇女的初婚年龄、初育年龄探讨研究较多,而对妇女终育年龄和实际的生育期长短的研究涉足较少。本文运用suchindran和Horne提出的模型,试图对中国的情况做一探讨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论企业家的精神气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企业必须培养造就一批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可以与“狼”共舞的现代企业家。企业家是实现企业持续增长的经营管理者 ,企业家之所以能成为企业家 ,固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然而 ,具有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坚守诚信的独特精神气质才是造就企业家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郭东海 《文史哲》2003,1(1):71-74
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 ,一个突出的矛盾和最大的制约因素是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生产力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准确把握这种矛盾 ,深刻认识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生态标准与生产力标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才能把发展生产力、改善全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与保护和改造自然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为当代的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生存环境 ,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郭东海 《东岳论丛》2006,27(5):81-84
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很重要的举措就是要打破半岛制造业基地各城市彼此分割、各自独立发展的观念,树立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意识,走经济一体化道路。胶东半岛经济一体化内涵至少要考虑形态、市场、产业、交通、信息、制度、生态环境等七个子系统;依据胶东半岛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需要从观念、市场、制度、机制和组织五个方面进行创新,才能有效推动胶东半岛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关于MI(企业理念识别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MI(企业理念识别系统)的思考郭东海目前,世界发达国家企业已将商品力、营销力、形象力作为组成企业的三大力量,把企业形象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CIS(企业识别系统)理论,作为专门对企业形象进行策划、帮助企业进行良好形象塑造的理论体系,在发...  相似文献   
10.
郭东海 《东岳论丛》2000,21(1):58-61
造成我国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产业空洞化 ,即新产业的发展不能弥补旧产业衰退而形成的萎缩现象。这其中应当包括两个重要含义 :一是新产业的发展尚不足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因此带来暂时的经济低速问题 ;二是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 ,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问题 ,使经济发展遇到困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