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在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但文化的差异却可能导致交流中的误解甚至冲突.中法两国在"文化维度"上有差异,也有近似的地方.这些差异正反映了中法几千年来形成的思想体系的差异.弄清这些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有助中法文化互相了解、互相交流.  相似文献   
2.
外国直接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自1993年以来,中国就成为了重要的外资吸收国。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吸引了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分布极其不平衡,以2004年为例,中国沿海地区吸收了85%以上的外国直接投资,7个沿海省市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是24个内陆省市区的6倍。这种经济发展态势会加大地区经济分化还是缩小经济分化呢?本文试用“场景分析法”,对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状态进行系列的描述,分析到2011年(加入WTO10年)为止,公共服务、政策、科研水平等要素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从而得到中国地区经济分化的远景图。  相似文献   
3.
很多专家认为,外国直接投资拉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增加了中国的对外出口。外国直接投资虽然加强了中国工业的技术能力,但是外商在中国的生产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中国工业的产业升级不能发挥根本性的作用。随着海外市场的拓展、内需市场的扩大,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高科技密集型企业将不可缺少。外贸策略的实施需要企业和政府两者的配合,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可能的贸易摩擦的影响。本文就是通过分析以上因素,探讨中国的产业调整和外贸策略之间的互动关系,重点探讨中国面对欧盟市场的产业调整和外贸策略。  相似文献   
4.
1988年推出的《巴塞尔协议》是国际社会认可的银行业监管标准,但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进入高潮,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需要进一步强化对银行风险的监管,为此巴塞尔委员会推出了新的《巴塞尔协议III》。《巴塞尔协议III》中,除了加强原来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以外,引入了新的杠杆率要求。为什么巴塞尔委员会决定引入杠杆率指标来控制银行的风险?而这个杠杆率指标是否真的能控制银行的资产质量?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分析,并与中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相结合,探讨杠杆率指标对银行风险资产的影响及其在中国的适用问题,尤其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巴塞尔协议》在中国银行业的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1978年到2002年的24年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一直持续高速发展,平均年增长率达到8.9%。与此同时,东西部发展却很不平衡。随着东部的经济发展和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西部的劳动力流向东部,给东部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推动了东部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试图用Heckscher-Ohlin模型中的边际转换率(MRT)和边际替代率(MRS)来分析中国的人力资源自由流动和地区差距的关系,从而检验蒙代尔(MUNDELL)理论中人力资源自由流动和地区差距的分析是否适用于中国国情?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是减缓了还是增大了地区之间的差距?本文还试图探讨: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是否会对投资产生负面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和国际社会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巨大的中国市场对外国公司全面开放,跨国公司无不把目光投向中国,聚光灯下的中国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但中国的市场有其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外国公司都能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在中国获得成功。只有对中国的市场环境有着充分了解才能真正地和中国一起发展,并从中获益。本文将分析中国的重要经济、社会和机构特征,分析进入中国市场和保持和中国长期贸易关系的关键因素,目的在于提供一份参考的文献,以帮助和改善外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自197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分析中国外贸的发展,试图证明:中国商品通过外贸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不仅是必需的手段,而且可以达到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改革的目的。国际市场的变化已经影响和冲击了中国外贸出口的结构和产品竞争力。一些影响中国外贸的因素(例如国际市场上的进出口区域差异、供求关系和价格弹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基本上是以出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制造业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今高科技产品的贸易在外贸中的重要性上升,而同时中国对能源进口的需求已经对世界能源供应链产生了压力。2001年,中国加入WTO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分水岭。加入WTO以后,随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消失,产品更容易进入外国市场。作者着重讨论中国的外贸策略的选择:充分利用WTO的特别保护和过渡保护期的规定,特别是保护一些处于起步阶段的行业,并分析了一些具体的行业。另外,世界经济对中国外贸的影响也体现在组成区域经济共同体以及形成全球化生产网络等方面。由于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双方的贸易摩擦一直在增长。随着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FDI)进入中国,中国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网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要求中国参与组织东亚,甚至包括ASEAN(东南亚国家联盟)自由贸易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实力。文章由此得出结论: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外贸策略的相互作用对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国力的增强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