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57年前后是共和国历史上最波诡云谲的戏剧性时刻之一.1956年,中共中央根据大规模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历史论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思想文化领域的活跃和繁荣.在这"早春天气",知识分子普遍以兴奋和热烈的心情面对和参与"大鸣大放".然而"事情正在起变化",百花时代的"大鸣大放"原来是"引蛇出洞"的"阳谋".1957年夏天,全国开始掀起轰轰烈烈的反右派斗争,几乎所有参与鸣放的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1958年,毛泽东以"不断革命"的思想将全党推向"大跃进",之前没有被划归右派的知识分子也因为家庭出身、教育状况和政治态度等,确定无疑地被戴上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相似文献   
2.
1957年前后是共和国历史上最波诡云谲的戏剧性时刻之一。1956年,中共中央根据大规模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历史论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思想文化领域的活跃和繁荣。在这“早春天气”,知识分子普遍以兴奋和热烈的心情面对和参与“大鸣大放”。然而“事情正在起变化”,百花时代的“大鸣大放”原来是“引蛇出洞”的“阳谋”。1957年夏天,全国开始掀起轰轰烈烈的反右派斗争,几乎所有参与鸣放的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  相似文献   
3.
1945年抗战胜利后,延安文艺权威加强了对国统区抗战文艺的清理,以《清明前后》与《芳草天涯》两个话剧的座谈会为因由,批评了国统区抗战文艺的“非政治的倾向”和“右倾”问题以及胡风等人的“主观论”,开启了战后至建国前夕左翼文学界以强力重组、命名并因之建构一种文学新秩序的进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