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0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既集中分布,又自成体系、风格独具的永定客家土楼与其他建筑相比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功能呢?有人认为,永定客家土楼的功能首先在于防卫,甚至认为永定客家土楼是一种军事防御建筑。对于此说,有人提出质疑:当土楼客家人辗转迁来永定时,居住问题尚未解决,谈何防卫?  相似文献   
2.
荀子的人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代,自从孔子提出人性问题之后,人性问题就逐渐成为思想家们探求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认识史的发展看,荀子高于先秦所有的诸子。其特点就在于他克服了先秦诸子人性论中的神秘主义。 集诸家人性论所长 荀子作为战国末期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人性论方面也必然吸收了先前的和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的思想。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恶》)这是荀子人性论的著名命题。他明确区分了先天的“性”与后天的“伪”这两个概念。“不可学,不可事,而有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为伪;是性伪之分也。”“性”是“天之就也”,“感而自  相似文献   
3.
在不少论著中,常常流露这样一种论调:“荀子是重人生而轻自然”。但从现存的史籍看,荀子的自然科学思想相当丰富,是他的前辈及同时代人所无与伦比的。荀子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然后瓜桃枣李一本数以盆鼓,然后荤菜、百疏以泽量,然后畜禽兽一而专车,鼋罨、鱼鳖、鳅鳝以时别一而成群,然后飞鸟,凫雁若烟海,然后昆虫万物生其间,可以相食养者不可胜数也”。(《富国》)荀子在批判墨家学派“为天下忧不足”的生产观点时讲这番话的,他认为广大土地上生产的五谷、瓜果、六畜、鱼鸟、昆虫等物极为丰富,足供人们生活之需要。表现了他对自然界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4.
从事宣教活动的一生 荀子的一生是从事宣传、教育活动的一生。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同时期赵同人。年十五,便开始游学。齐国稷下学宫是各家各派学者汇集的地方,荀子慕名到稷下游学,“最为老师”,一方面听取名家学者的讲学,另一方面也无保留地宣传自己的学说。 荀子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的时间最长,但一有机会他就考察列国,到处宣传自己的学说和政治主张。他曾到泰国进行考察,发现泰国的自然条件、军事力量都不错,说秦国“威疆乎汤武,广大乎舜禹”,但是又觉得秦国离他所谓“王者之功名”尚远,所以,他大力鼓吹“儒者”的宣传教育作用,说“儒者在木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效》),而且可以“兵不复出于塞外而令行于天下”。荀子建议秦国用“儒者”,大力加强“礼义”宣传。但是秦昭王喜战伐,他的学说在秦国“皆不能用” (刘向:《孙卿叙录》),于是又回到齐国。荀子受到挫折,并没有放弃宣传。他在齐国继续从事他的宣传、教育活动,他提出求贤“参国政”,“隆在信”,“隆在修政”(《强国》)。由于遭到谗言攻击,又离齐去楚国。到了楚国仍然从事他的宣传活动,春申君委任他作兰陵令。但不久又遭谗言攻击,于是又回到赵国,后来,荀子又为春申君固请,乃复返楚国,继续作兰陵令。在宣传教化活动中,他“著数万  相似文献   
5.
说到“争鸣”,人们就油然想起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的盛况。郭沫若在《十批判书》说:“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所以如此,是同荀子对“辩说”即“争鸣”有一套独特精当的看法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把《呐喊》当成鲁迅的第一部著作,其实,还有一部著作比《呐喊》更早叫《中国矿产志》,是鲁迅在留学日本时写的,这是一部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 (一) 《中国矿产志》(附《中国矿产全图》一幅)作于一九0三年至一九0五年间。一九0六年五月十一日由上海普及书局出版。这是我国最先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研究中国地质学的著作。有关《中国矿产志》的广告称赞这部书“搜辑宏富,记载精 。与附刊之《中国矿产全图》,有互相说明,而不可偏废。实吾国矿学界空前之作”① 这扩学界空前之作出版后,在当时受到知识界的赞颂,成为矿学界的…  相似文献   
7.
<正> 在荀子的时代,正是学派蜂起、百家争鸣的时代。诸子们名执一端,自持一术,欲兢售于世,因而互相斗争,入主出奴,是丹非素。《庄子·天下篇》说:“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道术将为天下裂。”面对“百家”不合的情景,荀子没有发出“悲夫”的感叹,而是顺应时代的潮流,进行总结,综合了百家之学。对此,郭沫若在《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有一段确当的论述。他指出:荀子“是把百家的学说差不多都融汇贯通了。先秦诸子几乎没有一家没有经过他的批判。……这些固然表示他对于百家都采取了超越的态度,而在他的学说思想里面,我们很明显地可以看得出百家的影响。或者是正面的接受与发展,或者是反面的攻击与对立,或者是综合的统一与衍变。”  相似文献   
8.
荀子的学说,具有评判百家之言的综合倾向。这种倾向正反映当时为实现一个统一的大帝国造舆论的需要。荀子的伦理道德就是适应这种形势而产生。荀子对道德的作用、道德行为的评价以及道德修养等问题作了不少精辟的论述,也是一份宝贵的遗产。伦理道德的“源”与“功”关于道德来源问题,先秦诸子的看法是不同的。孔子认为.道德来源于天命,谓“天生德于予”。孟子继承这种观点,在《孟子·告子上》中提出了天爵和人爵的说法:“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皆人爵也。”  相似文献   
9.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并称显学。《淮南子·泰族训》评论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化之所致也。”“化”者,教化也,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宣传教育。所谓“化之所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墨子是位具有异常感染力的宣传活动家,不然,他的弟子怎么可能教诲成有如此坚定信念和崇高精神的人呢?两千年来一直流传着他劝阻鲁阳文君攻郑以及拆服公输般而阻止楚国侵略宋国的故事。他的见义勇为的行动和宣传教育的效果曾博取历代人民的尊敬。现就其宣传思想作一简论。  相似文献   
10.
孟子面对“圣人之道衰”、“邪说暴行又作”的局面,立誓要“捍先圣之道”。他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了行“王道”、弃“霸道”的主张,认为“霸道”只能“以力服人”,不能使人心服;而“王道”则“以德服人”,能使人“中心悦而诚服”,并主张将“性善”之说传播天下,“扩而充之”。他身体力行,周游列国,“善推其所为”,大力鼓吹自己的学说,以达“正人心,息邪说”的目的。孟子在宣传活动中,讲究“善言”,因材施教,“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坚持“准绳”,“至诚”感人,还力主“亲炙”法,使人直接熏陶于强大的社会舆论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