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统计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只完成了电算化会计工作的第一步——系统移植,即将原来由会计人员处理的会计核算业务,原样移植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来完成这项工作,形成这种局面的具体原因有如下几方面:(一)、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有偏差,影响电算化的真正推行。“会计电算化”实际上应称为“会计计算机化”。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信息处理,并不仅仅是计算工具的革命,用计算机代替算盘,它同时也使会计信息的存贮状况和使用方式发生了变化,尽管“会计电算化”推广了近二十年,实务界仍有不少人认为,“会计电算…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不仅是社会政治层面的中国化,而且是在文化层面的中国化。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通过探察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通与不同之处,是为了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视角来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根源和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SSK的研究出现了实践转向。本文以倡导该转向的核心人物皮克林的研究工作为例,对其实践科学思想进行述评。本文认为,皮克林的实践冲撞理论对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所强调的科学实践的真实时间中的瞬时突现和后人类主义的观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中外文化交流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这个统一体的两面。二者关系既不是"中体西用"也不是"西体中用",二者既是体又是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契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和内在基础,二者基点上的差异则不断为中国社会价值系统提供养料,成为现代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百年的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过程更是从未停止,二者的相互融通都体现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其酝酿、生长和成熟必然要经历长期复杂的过程。为此,我们应以史为鉴,努力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互融合与相互贯通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