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环境NGO发展历程和环境治理潜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环境NGO已多方位参与到中国的环境治理工作中,但目前资金和人员不足、制度性支持不足等因素阻碍其应有功能的发挥。为充分发挥环境NGO巨大的环境治理潜能,必须继续松动政府主导型环境治理模式,加大对环境NGO的资金、人员援助,逐步解除制度性制约因素,使其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中国环境治理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民主便以理念和实践的形式同时存在着。虽然对它的阐释与操作差异较大,但当今,民主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置疑的善和永恒的价值追求。面对全球化对民主的影响,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理论认为,民主可以在全球层面进行建构与实践。为此,对以下问题应做学理性的分析:人类历史长河中民主规模走过了怎样的发展路径,全球化又对当今的民主形成了怎样的冲击,全球民主的具体设计是怎样的,全球民主是否可行,这些是了解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理论下全球民主理念的锁匙,也是清楚认识当今民主实践的必须。  相似文献   
3.
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困扰农村社会的一项重大难题,传统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农村环境治理的需要,单一的治理主体和以利益为导向的治理机制已成为目前农村环境治理困境的主要表现.环境问题的地域性特征和农村社会组织具有的先天优势决定了农村社会组织能够承担起农村环境治理的责任.因而,探求农村社会组织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治理模式是农村环境治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随生态政治运动应运而生的生态民主理论,要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传统民主主体提出了挑战,试图扩展西方民主的主体。生态主义者要求对自然进行道德承认及在此基础上对其赋予政治主体地位并给予权利保障,其主张也从动物主体到生物主体,再到自然主体不断深入,为我们勾画了一条不断开放的民主主体线索。同时,生态主义者还从利益保障路径、相似性路径以及代言人路径等几个方面对这一主体的扩展进行了全面论证。  相似文献   
5.
生态危机何以愈演愈烈并对人类社会安全造成威胁,抛开传统而简单的归因,美国生态政治学者丹尼尔·A·科尔曼敏锐指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同时又从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给出了应对之策。科尔曼的生态政治思想具有值得借鉴的深刻理论价值,但其变革措施的局限性也更加表明共产主义才是生态危机的根本救治之道。  相似文献   
6.
激进生态政治要求彻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活方式,以构建自然与社会平衡的绿色社会.此变革的依靠主体为何?英国生态政治学者安德鲁·多布森在其<绿色政治思想>一书中,依此对普世主义、中产阶级、"新社会运动"、"新无产阶级"和女性等几个潜在主体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激进生态政治专注寻求特定依靠主体的必要性和此任务之艰巨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环境保护模式。此模式下开展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也日益暴露出政府单打独斗的无力和低效。其原因之一,在于此模式对公众环境保护应有功能发挥的忽视。因此,构建政府和公众共同联动的互动型环境保护模式,是彻底保护环境的必须。  相似文献   
8.
激进生态政治要求彻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活方式,以构建自然与社会平衡的绿色社会。此变革的依靠主体为何?英国生态政治学者安德鲁·多布森在其《绿色政治思想》一书中,依此对普世主义、中产阶级、“新社会运动”、“新无产阶级”和女性等几个潜在主体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激进生态政治专注寻求特定依靠主体的必要性和此任务之艰巨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的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现象呈扩大的趋势,诸如上访、宗族等势力干扰村务,群体性事件等行为频发,这对村民自治以及国家的有序发展都造成了重大影响。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农村制度性政治参与途径的堵塞,而村民自治相关机制的不完善又构成了制度性政治参与途径堵塞的直接原因。因此,改进乡镇治理模式,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以及加强村民委员会的自身建设是疏通制度性政治参与渠道从而弱化非制度性政治参与行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也将工业污染这一异质性难题植入农村。面对愈演愈烈的农村工业污染,维护农民环境权益,有效保护农村环境的问题迫在眉睫。各级地方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个体是维护农民环境权益的直接依靠主体,但目前各主体普遍存在角色错位现象。在农民环境权益维护过程中,各依靠主体角色错位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如何对症下药使其角色归位以形成齐抓共管的系统化机制,理应是当前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