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公民居住权的实现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此项权利已被各国法律承认并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公民有权获得可负担得起的,适宜于居住的,具有安全、健康、尊严的,有良好物质设备和基础服务设施的,不受歧视的住房权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共同承担保障公民居住权利的责任。政府责任的承担应该贯穿于住房用地供应、住房建设、住房交易等各个环节,当前应该重点解决保障性住房供应和分配面临的问题。同时中国应该加快住房立法,在法律上确认居住权,明确权利实现中的政府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2.
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文章分析了古代朴素的人权思想 ,中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对人权思想的发展 ,以及近现代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确立的历史背景。文章指出 ,建立在“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理论基础上的资产阶级人权理论 ,构成了近现代人权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并对今后的人权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人权保护的国际性合作趋势使得人权保护的内容与外延进一步扩大 ,并成为新时期人权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的土地使用权收回制度是土地行政划拨的产物。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作为国有土地所有权行使的代表,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后,具有土地管理者与土地使用权出让方(代表所有者)双重身份。土地管理部门在行使土地使用权收回权时,由于传统的土地国家所有观念与行政执法的路径依赖,使其在行使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权时常常模糊甚至混淆了两种身份,忽视了公民具有的土地使用权这一用益物权。《物权法》立法条款用词的不严谨加剧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权与《物权法》确认的土地使用权作为用益物权的冲突。国家对已出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确因公益利益之需要,则应该通过征收的途径,而非通过行使收回权;基于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国家收回土地使用权,则属民事返还性质,并非行政收回;土地使用权受让方未按出让合同约定期限开发,其违约应承担民事违约责任,而非直接导致土地使用权的行政收回,其是否构成违约而丧失土地使用权应通过司法途径确认而非行政部门一方认定。现有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制度的混乱,不仅是造成房屋拆迁纠纷,也是导致"一地二主"并存后果的重要原因。现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制度必须重构。  相似文献   
4.
土地流转引起的土地增量利益关系包括土地开发主体与国家、社会公众、被征地农民与城市被拆迁人之间的增量利益分配关系.本质为各主体对剩余权及其价值的争夺.剩余权分配法律关系需要经济法来主导调整.应遵循利益最大化之经济正当原则与利益共享之法律正当原则;构建增量利益最大化之产权保障机制、增量利益社会共享之税收分配机制与发展权让渡之征收补偿机制.土地增量利益关系之经济法调整手段具有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之社会价值、防范腐败与经济泡沫之政治经济价值及维护发展的公平、普遍与可持续之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收回制度,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适用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对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溯源的基础上,可见其具有纯粹的行政强制性、原则上无偿性等特点.因此,应当将“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概念限定在以划拔手段让与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因不再使用而被无偿收回以及作为行政处罚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无偿收回两个方面,从而使该制度适用的无序现状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住宅私有化进程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住宅制度经过多年的改革,今已形成了以住宅私有化为主体,多种住宅所有权形式并存的基本格局。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在住宅私有化所经历的曲折与复杂的过程中即已体现出来。住宅制度的改革不仅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而且还影响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从法律制度的视角全面回顾与总结我国住宅私有化的进程,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我国住宅私有制度理性回归的必然性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完备的经济法制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曲折起伏的发展过程。它的产生、发展与完善是国家不断加强对经济领域干预的必然结果,也是美国政府各时期经济政策的法律化。美国历史上各种经济学说不仅影响着美国的经济政策,而且也成为美国各时期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次贷市场崩溃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虽然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但在当前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问题再次突现,成为考验政府执政能力与良心的又一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应当吸取美国次贷市场崩溃的教训,解决我国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不能也不应主要依赖住房金融贷款市场,而应更多开辟其他多元渠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健全住房金融市场、住房租赁市场、完善保障性住房配套法律规定和规范土地出让金等多种手段与措施以保障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权.  相似文献   
9.
因公益需要提前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性质应界定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征收。于补偿层面,应确立出让与划拨土地使用权二元化的补偿规范体系。对提起收回的出让土地使用权,须退还剩余年限的出让金和按照市场价格评估补偿。对提前收回的划拨土地使用权,须对土地使用权取得成本、土地开发投入给予适当的补偿。对收回的土地使用权按照市场价格补偿时,需将因政府投资等因素致该土地使用权极差地租提高而产生的增值利益返还给社会,由社会从事公益事业。提前收回原因的公共利益要件和收回须遵循的法定程序应准用房屋征收制度的相关规制。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不动产双重买卖与撤销权之行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动产双重买卖是否有效 ,学术界历来有争议。不动产双重买卖并非法律所禁止行为 ,但债权人 (先买受人 )在一定条件下可行使撤销权。撤销权行使之后果是使债务人(出卖方 )的双重买卖行为自始无效 ,债务人已失之财产又恢复原状 ,复归于其 ,从而债权人可达到追回不动产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